网站首页 > 情感社区> 文章内容

大师们不堪回首的“黑历史”

※发布时间:2021-1-3 20:35:5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高考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和新的起点。数学作为必考项目想必是很多考生都不愿意提起的痛(听说今年的数学卷全国版特别难)。可是扒一扒历史,原来有许多大师,他们的数学也不是特!别!好!

  康白情(1896-1959),中国白话诗的开拓者之一,四川安岳县人。五四时期,他和傅斯年、罗家伦、张国焘等人是北大的风云人物,但他差一点儿连北大的门都进不去。1917年,康白情考北大,国文和英文都考了第一,数学却考了零分。开始北大是不肯录取他的,后来是胡适以辞职,北大才无奈地录取了他。

  罗家伦(1897-1969),浙江绍兴人。他自幼深受国学浸染,在童年时期,父母就对他进行启蒙教育。在他两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识字、短诗;长大一些后,父亲常向他传授古今诗,每天还亲自选录二三则有趣且富教育意义的典故,对他进行文学教育。由于从小就接受父母在文学方面的熏陶,加之在私塾打下良好的基础,罗家伦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

  然而,这也导致他极擅长文学而不擅长理科。1917年,20岁的罗家伦参加了北大招生考试,不过,他考出的成绩让人哭笑不得。当时,罗家伦的作文成绩是满分,批改试卷的胡适非常赏识他,向学校招生委员会推荐。不过,委员们在看完罗家伦的全部成绩单后却很头疼,因为罗家伦的数学成绩竟然是零分!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平平。最后,主持招生会议的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以偏怪之才的定位破格录取了罗家伦。由此,罗家伦得以进入北大,主修外国文学。

  正是凭着在文学方面的突出才华,罗家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撰写的《五四宣言》,曾经激励广大有为青年奋起救国。

  钱锺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1929年夏,他以外语和国文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大学,国文特优,英文满分,才华之优轰动整个。虽然数学只考了15分,但他的总分在大学正式录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第57名。

  据《国立大学历年招考大学本科学生录取标准》刊载,1929年大学录取大一新生的总平均成绩为40分以上。可见,当时招生考试试题难度较大,考分处于40分以下的大有人在,钱锺书的数学考15分,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撰写季羡林回忆录《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时,知道季老小时候学习严重偏科,为此,钱文忠教授还做了细致的调查。他先是问季老本人当年高考时数学考了多少,季老只说“很低的”,其他并不多言。锲而不舍的钱文忠教授于是去查了大学的档案,发现百分制的数学考卷,季老只考了4分,而且他的第一志愿填的居然是数学系,真是令人难以想像。

  吴晗(1909-1969),浙江义乌人。1931年7月,他在报考北大的同时,也报考历史系插班生,因为文史成绩特优、排名第四(共录取5名),被大学录取,直接就读二年级。

  1927年,吴晗在浙江省立第七中学毕业后,曾任乡村教员,后考入杭州之江大学预科,不料一年后的1928年6月,因为缺少经费,老校长费佩德辞职,新校长朱经农未到职,之江大学停办;1929年,吴晗又考入上海吴淞私立大学——中国公学大学部预科,由于其史学功底扎实、才华凸显,深得校长胡适的赏识。他在修读胡适的中国文化史课程时,作业被公开发表,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1930年,胡适就任北大教授等职,吴晗乃师,决计投考北学系。其间,经胡适引荐,吴晗到北平燕京大学图书馆做馆员;1931年初,他辞去燕大临时工作,集中备考大学。他首先报考北大,遗憾的是因数学成绩过低而落选。

  吴晗被大学录取后,胡适函请校长予以关照,在文学院院长冯友兰和历史系主任蒋廷黻的帮助下,吴晗获得了工读生的最高待遇;燕大教授顾颉刚、洪煨莲还曾劝说吴晗回到燕大,并为他在哈佛燕京学社谋到了一个职位。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1930年,他以数学0分,作文最高分考取了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前身)。此时,臧克家已在青岛大学补习班学习了半年,是因病辍学后重考。当时闻一多为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新生入学考试的语文试卷他出了两道作文题,一题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另一题是《杂感》,考生可任选其一。

  臧克家两道题目都做了,其中《杂感》只写了:“人生永远追寻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正是这打动了主考官闻一多,获得了最高分——98分。闻一多先生极爱才,在其下,破格录取了臧克家,成就了一代杰出诗人。

  臧克家的求学经历比较坎坷,在考入青岛大学之前,他早已于1927年考入了武汉中央军事学校,即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广揽精英,招考严格,既有笔试又有口试,考试内容,除作文、外,还有数学。臧克家能考取,数学成绩不应太差。

  大失败后,他回到故乡,不久,因受,逃亡东北。也许是近两年的抱病、、结婚、生子,令臧克家把数学知识都忘了。

  周祖谟(1914-1995),中国文字、音韵、训诂、文献学家,人。1932年,他18岁,从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毕业。那时候立大学都是分别招考的。他报考了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大学英语系,都被录取了。

  北大的国文试题之一为翻译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概是文学院胡适院长出的题目。这首诗,他在小学曾学过,而且会,所以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的试题很新颖,有一题是“对对子”,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对下联。他当时想对的:一是王引之,二是胡适之。结果就以胡适之为对。因为适者,往也,“适”跟“行”更贴近一些。而且“适之”跟“行者”,在声音平仄上也正相对。

  他后来听说这个题目是陈寅恪先生所出,陈寅恪看了他的答卷也颇为赞许,虽然其标准答案是“祖冲之”。

  1934年,数千学生从全国各地赶来北平。考试当天,家人为充和准备了圆规和曲尺。“我没金木水火土查询表用,”她说,“因为我简直连题目都看不懂。”张充和的数学考了零分,但国文、历史、英语成绩都十分出色,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学生活》,更是拿到了满分,总成绩相加,居然超过录取分数线。

  此时,胡适已升任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在看到张充和作文的第一时间,他立刻大喊:“这个学生我要了!”但当时的北大,“任何一科是零分,都不能被录取”,胡适便跑去找到数学改卷老师,请对方无论如何在张充和的卷子上找出几分。谁知这位老师也很原则,反驳说“零分就是零分”,一分也不肯多给。胡适只好找到校务委员会拍桌子吵架。北大终于答应破格录取张充和,而她也成了北大中文系当年录取的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

  在罗家伦和张充和之后,另一位名叫叶曼的女生也因胡适的赏识被北大破格录取。提起叶曼,不少内地人或许会感到陌生,但70多年前她曾是北大院政、经、法三系唯一的女生,是胡适相当器重的女才子。她还是南怀瑾盛赞的,三毛、林清玄等著名作家推崇的前辈,也是当今极少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在几乎家喻户晓。

  时期,北大这样的知名高等院校,能够破格录取罗家伦、吴晗这样的“偏才”、“怪才”,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当时,因为历史和现实原因,全国并没有组织统一考试,这些高等院校拥有自主招考权,所以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录取一些优秀人才。并且破格录取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寒门学子,无势。“不拘一格录人才”的校长和教授,看中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他们的身份。因此,哪怕稍有偏科,也愿意向他们打开校门。

  在产品设计中,我们通过产品各参与方法的视角与需求,全面掌握产品设计的要领。并深刻理解产品创新的两个源动力满足客户需要与规避监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