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女人天下> 文章内容

仁会生物:“烧钱”致亏损?IPO难产前景堪忧

※发布时间:2022-1-15 20:52:18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主营创新药业务的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会生物)目前仅有一款上市产品,盈利状况堪忧。目前,仁会生物或面临“外忧内患”——对外,创新产品“难产”,投入难见回报;对内,销售费用高企,收入入不敷出。人们不禁要问了:经过三轮问询,等待许久的仁会生物能成功上市吗?

  仁会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内分泌、心血管及肿瘤治疗领域内创新生物药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但在仁会生物的招股书中,只有一款产品贝那鲁肽注射液(谊生泰)已经上市,且只有其能为企业带来收入,其余产品均在研发中。

  笔者发现,谊生泰上市三年,仁会生物斥巨资为其做宣传推广,或陷入了“烧钱”模式。根据招股书,2017—2019年,为了推广谊生泰,仁会生物花费的销售费用金额分别是6059.15万元、8532.75万元和15432.15万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430.04%、312.29%和271.35%,谊生泰的销售费用高于营业收入,且仁会生物尚未取得盈利。

  对此,仁会生物解释称,一方面,谊生泰属于GLP-1类药物,GLP-1类药物在中国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使用率远低于国际水平,业内外对GLP-1类药物的认知度偏低,尚处于市场导入期,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学术推广,这才使得其销售费用逐年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慢性病药的市场导入期相对较长,医生和患者提高对GLP-1类药物的认知度并接受公司学术推广的用药需要一定时间,产品收入的增长滞后于销售费用的增长,其投入的销售费用无法立即成销售。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仁会生物来说,花出去的钱何时能见回报或仍是个未知数。仁会生物表示,目前,因为其产品谊生泰尚处于市场导入期,所以其投入的销售费用存在无法为产品销售的风险。这就更为其盈利前景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笔者发现,仁会生物大手笔支出的不只是谊生泰的销售费用,仍未上市的产品或更“烧钱”。根据招股书,仁会生物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管线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新药上市前准备。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仁会生物的研发投入分别为6931.15万元、5283.83万元和9143.79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大。

  需要注意的是,仁会生物的多款产品仍在研究阶段,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其中,超重/减肥适应症产品处于国内III期临床研究阶段和美国临床研究阶段。仁会生物表示,未来仍需维持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用于在研项目完成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新药上市前准备等研发工作。公司BEM-014和BEM-041部分项目计划在海外开展,海外研发项目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大。这可真是个“无底洞”!

  另外,仁会生物的“烧钱”模式或还将持续,产品何时上市仍是未知数。仁会生物在对深交所的三复中表示,其预计实现整体盈亏平衡的时间为2024年。同时,仁会生物也表示,未来几年将存在持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上市后未盈利状态可能持续存在或累计未弥补亏损的可能性将继续扩大,进而可能导致触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的退市条件。而根据《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公司触及退市标准的,股票将直接终止上市。

  根据招股书,仁会生物拟募投的二期建设项目,拟建设年产1400万支贝那鲁肽注射液制剂生产线kg贝那鲁肽原液生产线、研发实验室以及相应的配套工程等,其中1400万支贝那鲁肽注射液制剂生产线万支,其将根据各类产品销量需求灵活安排产能。而笔者在此不得不提出疑问:仁会生物在当前持续亏损的销售状态下,扩产的产能能“消化”得完吗?

  笔者发现,仁会生物此次募投项目中的二期建设项目预计建设期为三年,但是该建设项目需通过生产现场核查和GMP认证检查之后才能进行生产、产生效益,从方案设计到正式投产通常需要4至5年时间。谊生泰于2017年2月上市销售,处于市场导入期,上市初期销售规模较小,2019年的产销率仅为54%左右,产能利用率仅为16%左右。基于此,BEM-014超重/肥胖适应症等减重制剂扩产后,能有预期的市场空间吗?

  对此,仁会生物倒是信心满满:“BEM-014超重/肥胖适应症将于2022年开始上市销售,我们现有240万支/年产能预计将于2023年达到饱和状态。鉴于医药行业厂房类项目建设周期长的特点,为应对未来需求增长局面,拟提前布局产能扩增工作。”虽说如此,但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多是“骨感”的,我们只能拭目以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杨得志炮轰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