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如王力宏吻戏近日,中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销售的一些“理疗仪”并无相关医疗器械资质许可,还有一些社区中的“养生馆”暗藏,专挑老年人“下手”。
业内专家认为,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医疗器械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十分了解,这就给了很多商家可乘之机,另外有医疗器械的相关资质也不意味着就获得了“免死金牌”,售后服务和二次监管也同样需要加强。
中国商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电商平台售卖的理疗仪在产品详情页面上并没有显示出《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的注册证号。记者找到一款理疗仪,但在其相关详情页上并没有显示相关资质,在记者再三询问下,客服回答称,确实没有相关证书。
除了电商平台,还有很多没有相关资质、涉嫌虚假宣传的保健仪器在社区中销售。据一些老年人描述,他们都参加过在社区举办的养生店推销活动,并购买过理疗仪,相关销售人员在推荐产品时都会说,店里的理疗仪可以治愈失眠、便秘、感冒、糖尿病、妇科病等,而一台理疗仪最高卖到1万元以上。
一位曾经销售过该类型理疗仪的相关人士向中国商报记者坦言,很多保健仪器之所以在社区销售,主要目标群体就是老年人,而这些理疗仪大部分是很普通的脉冲电流按摩仪,其原理是通过刺激从而起到一定的针灸作用,并不像宣传中所说可以治疗某种疾病。
随后,记者在淘宝平台上查找了一些类似的理疗仪,经对比发现,淘宝上的理疗仪价格在千元的居多,很少有上万元的产品。
除了很多在电商平台上销售的理疗仪缺乏相关资质外,据消费者反映,一些销售理疗仪器的实体商铺同样不具备相关资质。
中国保健协会相关专家告诉记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商品,大多数消费者难辨。而在面对假冒伪劣商品时,一般也很难做到,往往会抱着从众的心理去对待。
据记者了解,医疗器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通过常规管理足以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例如,医用冷敷贴、脱脂棉球、创可贴等;第二类是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例如体温计、血压计、电子血压脉搏仪、磁疗机;第三类是需要植入体内,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主要涉及医院的理疗康复器械。
上述专家表示,一般来说,商家销售的理疗仪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消费者在购买理疗仪器之前一定要查验该商家是否具有《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并检查产品是否有医疗器械的注册证号。正规厂家产品的外包装上都会有上述信息可供查验。没有上述信息的产品绝对不要购买。
一些受访的老年人向记者坦言,在购买到不合规的产品后,虽然知道应该向相关部门举报,但是很难找到,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还有一些老年人会担心商家来报复。在这种情况下,更多老年人选择了吃“哑巴亏”。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分析,目前企业违法成本低、消费者成本高、市场监管执法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监管的相关标准和制度滞后。今年要加快一些急需标准和重要制度的建设,提高市场监管的权威性、有效性。张茅表示,2019年包括巨额处罚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监管制度创新,将加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
据报道,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约20%,增速高于医药和中医药行业。2001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只有179亿元,而到了2016年已经扩大到4000亿元至5000亿元之间。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
不可否认,我国保健仪器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关法律法规显得相对滞后并且缺乏可操作性,这也使得某些领域的医疗器械监管难度增加。另外,目前对医疗器械的监管主要以是否完成注册为标准,也就是说医疗器械只要经过注册就是的,之后不管出了什么问题,监管部门都找不到依据进行查处。
中国保健协会的专家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如果不合格的商品在市场上流通,会损害消费者的正当利益,甚至会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不仅如此,也会让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的信誉度遭受重创。他表示,监管的缺位就会出现不健康的市场,从长期来看,危害的更是整个行业的发展。
上述专家认为,监管部门或都要对消费者进行这方面的科育,监管部门要加大对的惩罚力度,也要加大对不合规产品的力度,这也是对商家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