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潮流时尚> 文章内容

解开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密码

※发布时间:2023-3-19 1:07:32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2022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工作的通知》,旨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要求,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共57家单位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本版就旅游休闲街区中的文旅资源状况、旅游业态和服务、经营状况、游客反馈等问题进行报道。

  由街区所在城区人民牵头创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年接待访客量不少于80万人次……根据《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标准》及细则,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至少要具备以上条件。而且,更强调鲜明的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融合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住宿、休闲等业态,具有地方文化或创意文化的业态比例不少于40%。

  “入选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有4个特征:第一,不仅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而且文化是活态的,跟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第二,具备主客共享的特征。既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消费等服务,也为游客提供服务。第三,街区与社区、城区融为一体,街区嵌入社区、城区。第四,文商旅综合业态丰富,而且形成良好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说,“关于旅游休闲街区的定位,还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旅游休闲街区到底应该是在老城区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商旅融合的业态,还是一些新兴的文商旅小镇业态,后者实际上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旅游休闲街区的特点。”

  “旅游休闲街区承载了各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中要注意在传承中创新,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要从文化视角关注街区的发展,尊重城市的文化特征,凸显不同城市的个性,要注重当地独有的地理特色和文化内涵、历史底蕴。”新加坡城市发展研究院城市品牌专家陈俊表示。

  例如,此次入选的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其在建设中聘请多彩贵州文化旅游研究院驻场负责文化咨询,研究铜仁历史文脉的赓续。“如今的中南门修旧如旧,望楼、祠、民居、店铺、巷道、城墙、码头渐次排开,黔东文化、中原文化、徽商文化交汇融合。在保留老集市特色商铺的同时,还有松桃苗绣体验中心、黔绣非遗工艺传承馆、梵净医馆等非遗文化体验区。”一位游客表示。

  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郭万超指出:“街区发展的一个问题就是同质化竞争问题,要扭转街区同质化倾向,必须突出文化的差异性,根据每个街区文化的在地特性,深入挖掘、提炼街区的独特文化内核,这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例如,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钟楼步行街拥有历史文物建筑36处,历史街巷25条,老字号16家,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着百年不息的商业基因。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城区北海老城历史文化旅区融合了南珠、疍家、岭南、南洋等多元文化,现存骑楼近千座,被誉为“近代建筑年鉴”。浙江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现有2处世界文化遗产点、6项市级以上文保单位、5家国字号博物馆。目前,该街区共有79个品牌入驻,创新型业态51家,入驻文化类业态占比近80%,文化特色店铺占比近60%……

  “入选的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体现了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多重凝聚。”郭万超说。例如,此次入选的海淀区华熙LIVE·五棵松旅游休闲街区,其工作日游人平均在6万人次,周末14万人次,重大节日、演唱会和比赛日17万人次,全年人流量近2000万人次。湖北西关印象旅游休闲街区按照“修旧、饰旧、保旧”的,将忠孝文化、黄酒文化和茶马文化与诗化紧密融合,最大限度再现昔日商贾云集、会馆林立、戏楼亭台的繁华街景。2023年春节期间,西关印象旅游休闲街区接待游客40.6万人次,综合收入4000多万元。河南省开封市七盛角旅游休闲街区位于开封大宋御河之畔,街区创新“潮流+艺术+文化+商业”的沉浸体验业态,成为开封古都文化的展示新空间、城市夜经济的消费新端口。陕西榆林市榆林夫子庙文化旅游步行街,将活力新潮与浪漫情怀相结合,烟火气交织着文艺气息的诗意场景成为常态。

  在新元智库创始人刘德良看来,旅游休闲街区打造的核心是创造流量和塑造烟火气的生活场景,街区是由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构成的旅游休闲生活生态圈。当前,旅游休闲街区正在潮流化、网红化、沉浸化、虚实融合的发展方向,如何引入和打造新业态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旅游休闲新业态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旅游休闲街区能否成功引入新业态,需要街区的运营机构关注新业态的发展状况、与新业态经营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渠道、给予新业态经营企业相应的优惠措施。同时,街区整体的沉浸化场景营造和游玩体验服务也是必要的。所以,旅游休闲街区的开发建设不应仅注重景观和建筑的装饰,还要在文化氛围、场景打造、新兴体验项目等方面下功夫。”刘德良说。

  “丰富业态种类、加强形式创新、扩大经营单位数量、带动旅游消费增长,这也是街区发展的方向。”郭万超表示,“要注重新业态的引入,扩大新型文化旅游休闲消费。”当然,也不能一哄而上盲目地引入多元业态,否则,会带来街区新的同质化竞争问题。

  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各街区负责人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科学规划、合理运营,实现旅游休闲街区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钟楼步行街将紧抓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起步的契机,围绕打造三晋文化和现代消费相融合的国际名街整体定位,不断加强街区品牌建设,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夜间文旅服务效能,不断拓展街区夜间消费深度与广度,满足广大市民、游客多样化、多层次、度的夜间文旅消费需求。”该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人流聚集以后还要解决街区配套服务方面的细节问题,例如交通、停车、银行、厕所、咨询等,提高街区的便利性。”郭万超说。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创新、充分融合文旅元素、避免因过度商业化导致旅游休闲街区的独特性和文化传统色彩弱化,这些是实现街区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法宝。”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强调。

  博物馆、展览馆、咖啡馆、个性商铺……位于湖北武汉的黎黄陂历史文化街区,将江岸区原汉口俄租界区内的17处旧租界建筑建成街头博物馆,并引入丰富业态,成为慢生活特色旅区。街区相关负责人说:“2023年春节期间,街区接待游客42.2万人次,综合收入2850万元。”

  黎黄陂历史文化街区红色遗址众多,分布着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宋庆龄汉口旧居纪念馆、詹天佑故居博物馆等红色场馆。街区内有国家级文物7处,街区内8处近代俄商建筑,是国家文物局申报“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点位,被称为“百年建筑活化馆”。

  近年来,黎黄陂历史文化街区讲好红色故事、增强文化内涵,在街区内组织“寻访英雄武汉红色记忆”“追忆红色足迹,品味多彩江岸”等品牌红色旅游活动,推出红色经典旅游专线两条,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黎黄陂历史文化街区内文化体验、游览、休闲、演艺、餐饮等业态丰富,文创市集、咖啡音乐节等夜游活动精彩纷呈。同时,街区留存着老汉口最“原创”的市井生活,并定期举办文创、艺术、历史、非遗等品牌活动。此外,街区还引进个性餐饮、酒店住宿、文化创意等业态。作为武汉夜游的重点推荐区域,加速夜食、夜购、夜游等产品更新,通过青春集市、文创市集、咖啡音乐节、脱口秀剧场等活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带动街区文旅消费。

  为丰富旅游配套,黎黄陂历史文化街区设置了周详的导览导视系统,在重点区域设有游客中心和规范化导览标牌,为游客提供直观、准确的游览及方向;设置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游客服务中心,提供游客休息、非遗展示及医疗救助等多功能便民服务;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应急、卫生等制度。

  江岸区除对黎黄陂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利用、整旧如旧,以性修缮为主,还原历史文化风貌外,还安装了灯、公园长椅、报亭等设施,融现代风格与古典情调于一体;电话亭、垃圾箱、景观花箱等公共配套设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有机结合,与历史街区融为一体。

  阳朔西街位于阳朔古镇中心,街道宽约8米,长近800米,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群,如明城墙、碑刻、古寺、古亭、名人故居等,有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足迹:晚唐诗人曹邺诞生于此、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此作游记、画家徐悲鸿两次旅居于此并进行创作……

  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宣传科二级主任科员董语昌介绍,2015年,桂林市决定将阳朔西街进行扩建,在西街旁升级一条益阳西街,老街依旧保留着传统的人文风貌,另外一边的新街则融合了更多的现代元素。近年来,阳朔西街先后获评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国家4旅游景区、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广西旅游休闲街区等。

  “一砖一瓦、一山一水,那种清新自然、古朴飘逸而又充满国际范的感觉,让人耳目一新。”来国的游客黄先生说。

  1978年,阳朔开始对外,国外的“背包客”陆续到此旅游。阳朔也成为广西首个年旅游接待量超千万人次、年旅游总消费突破百亿元的县城。阳朔采取了外国人管理外国人的模式,在西街组建了“阳朔警务国际志愿者服务队”“外国消防志愿者服务队”等志愿者队伍,实现“”协管“洋事”。“这些志愿者队伍在景区治安防控、消防救援、化解矛盾、服务游客、景区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阳朔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黄秀琴说。

  迄今,阳朔西街先后接待了克林顿、撒切尔夫人、胡志明等150多个国家的300余位元首,目前有60余名外国游客长期驻留,有50余家店铺由外国人经营,不仅组建了国际志愿者服务队,还设置了国际游客喜欢的汉服体验、艺术展示等文化体验项目。2021年游客接待量高达594万人次,其中国际游客接待量达5.58万人次。

  近年来,阳朔西街推出了非遗文创集市、特色风情街、夜读书店等夜间文旅业态,不断激发夜间文旅消费潜力。同时推动原有休闲业态提质升级,培育了攀岩酒吧、文艺清吧等文化场所,复原了捶糖帮、桂花酥等特色老字号品牌,引进了草木扎染、手工银饰等非遗创意品牌,具有文化特色的业态占比达到50%。

  同时,阳朔县不断提升街区管理服务,推动西街立法、制定详细规划、成立管理委员会、创建智慧服务平台。通过交通照明节能化、水电管网无痕化、水系景观自然化,人水城和谐相处的生态持续提升。

  八百里太行云台山水,三千年古县大美岸上。2020年8月正式开街的岸上旅游休闲街区毗邻云台山景区,街区由“一纵两横”3条街道构成,总面积6.68万平方米,集旅游观光、餐饮美食、休闲娱乐、民宿度假、文化体验、旅游购物于一体,涵盖非遗展示、道地物产、精品民宿、时尚空间、手作体验、书局会馆等多种业态。年均接待游客4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24亿元,人均年收入达5.6万元,是河南省典型的“旅游富民”示范区。

  近年来,为了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修武县强化规划引领,完善服务设施。通过引入知名设计师,打造叠彩洞纪念馆、云台山地质博物馆、康养茶社、精品民宿等,感受建筑文化之美;通过“竹林七贤”沉浸式国风演艺和文创、乡创产品的打造,再现魏晋名士休闲隐逸、抚琴作诗的场景,体验休闲文化之美;通过绞胎瓷制作讲堂、剪纸技法展示、怀梆豫剧演出等活动,展现非遗文化之美。

  岸上旅游休闲街区十分注重发展时尚业态,培育休闲功能。在这里,有归园田居的民宿,150余家主打亲子度假、时尚轻奢、浪漫风情的民宿齐聚街区,叫响了“北方民宿之都”品牌。有怀药养生的美食,发挥四大怀药等中草药功效,开发了山药咖啡、菊花酥、地黄膏等特色旅游商品,打造了“云台礼遇”系列伴手礼。有时尚潮玩的体验,紧盯“Z世代”年轻人青睐的音乐露营、房车营地、太空舱等潮玩业态,举办汉服花朝节、长桌宴等特色节庆活动。也有外部资源的联动,与叠彩洞纪念馆、地质博物馆联动发展,拓展红色游、研学游等。

  岸上旅游休闲街区服务有温度,秉承“把街区当景区”的管理思维,从“不让一位游客受委屈”向“每一位游客”提升。管理有力度,构建科学、精准、高效的动态管控矩阵,常态化开展旅游综合执法。创业有角度,推动实现“合作社+公司”的管理模式,科营街区。

  “岸上旅游休闲街区走出了一条‘主导+群众主体+市场主打+美学赋能’的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修武县县长魏松介绍,岸上旅游休闲街区为豫西北太行山区乡村振兴探索了共同富裕径,也为云台山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景区做出积极贡献。

  乔家金街坐落于包头市东河区北梁核心区域,于复盛西粮油店旧址上新建,是以明清仿古建筑群落来集中反映老包头商业繁华、再现以乔家为代表的晋商辉煌、“走西口”文化而打造的。街区总占地面积1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其中文化旅游商户占51%。

  依托多年持续的设施和提档升级,将地域文化元素充分融入街区业态,通过非遗工坊、非遗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游客互动体验,成为向国内外游客展示东河特色文创商品的重要窗口。包头市非遗专家郑晓峰说:“我们通过对乔家金街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走在乔家金街,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在非遗手工艺文化区、中医药文化区、茶文化区、餐饮娱乐区和公共文化赋能区五大功能片区中边游边赏,其乐无穷。其中,街区中的剪纸、六合枕等非遗项目深受游客喜爱。六合枕传承人温永华告诉记者:“作为第一批入驻乔家金街的商户,从2015年入驻至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喜欢上六合枕,如今我们的订单不断。”

  夜游乔家金街也不失为一种别样的体验。以“西口”文化节为主题,以音乐节为核心的多种形式文旅体验活动让乔家金街热闹非凡。这里常态化开展的地方戏曲、剧目演出等夜演活动吸引着各地游客驻足。“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我们精心设置夜游线,形成了六合枕——孙氏剪纸——徐氏杏干——雅慕阁非遗手工坊——包头剪纸院——西部摄影中心游览线。同时穿插在线中的特色小吃馆也极大丰富了游客在夜游过程中的体验。”郑晓峰说。

  乔家金街采用“主导+企业参与”的运营管理模式,让街区在规划和监督方面良性发展,良好的营商让街区的商户在有序发展的同时形成良性竞争,向着更优质的服务和高质量的发展之迈进。

  残破的红砖墙体,高高矗立;斑驳粗大的水泥窑管道,延伸到各处……置身省启新1889文化旅区,沉浸式体验场景,触摸中国工业的历史。该街区由启新水泥厂核心区更新、转型升级而成,如今已形成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水泥展馆、电厂遗址馆、怀旧体验馆)及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三馆一园”整体格局。

  一座启新博物馆,半部中国工业史。启新水泥厂始建于1889年,是中国第一桶水泥的诞生地,启新水泥厂跨越了3个世纪130余年的风雨洗礼,曾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多个第一,是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

  “在工业城市转型升级中,启新水泥厂完成了作为工厂的历史,成为宝贵的工业遗产。”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党总支张丽表示,为延续工业遗产文脉,在完整保留厂区老建筑、旧设备等遗址的基础上打造最流行的工业风街区,吸引了大量游客。

  在水泥展馆聆听“石与火的交响曲”,体验裸眼3D大屏带来的视觉效果,用科技对话历史;在电厂遗址馆近距离触摸百年电力机组,进行电力知识科普、电力特色体验等。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员赵静介绍,街区通过开发水泥、电力、陶瓷体验等研学旅游产品,不断提升研学品质、丰富研学内容,逐渐成为京津冀地区研学旅游的精品项目。街区研学游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街区年接待游客达到100万人次。

  作为旅游休闲街区,如何丰富旅游业态和服务?启新1889文化旅区利用园区特色建筑筒仓打造了市内第一家专业攀岩项目;利用中国第一条回转窑诞生地打造了设计师集合店项目;现代潮玩摩托车项目、国学体验馆项目、树上时光书店、N次方咖啡等一系列文旅业态在这里诞生,形成了旅游空间、公共服务空间相融合的文化创意体验区。

  近年来,该街区深度挖掘启新历史文化资源,完善旅游休闲服务设施,吸引各类文旅、文创商户180余家入驻。

  张丽表示,启新1889文化旅区将为先、合理利用相结合,聚焦、传承、发展、能力建设,本着“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的原则,完善大运营服务平台,推进街区与商户之间的融合,实现文商旅融合发展,做好产业链上下游商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