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情感社区> 文章内容

天涯情怀延续三代

※发布时间:2019-11-3 2:16:5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夕阳缓缓坠向地平线,一缕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向天涯海角“静静依偎的恋人”日月石,海面也归于平静。“咔嚓”一声,这一幕定格在三亚天涯海角游览区57岁专职摄影师游必生的镜头里。

  天涯海角这片游必生拍了30多年的热土,陪伴了他的一生——出生在这里,母亲和外公在这栽过树挖过井,工作更是扎根于此。如今,他的两个儿子也工作在这里,父子三人成了相伴天涯的同事。时光荏苒,这个热爱摄影、吃着“旅游饭”的小家庭,随着三亚旅游业的发展,一向好向前。

  打从出生起,游必生的家就住在天涯石一旁马岭镇(如今的马岭社区)的老瓦房里。那时三亚还没升格地级市,只称“崖县”,天涯海角景区也没有设立,马岭镇居民靠海谋生。

  游必生的孩童时期,多半时光都在天涯石的海边度过,他在那里看着母亲和外公种树挖井,看着一艘艘木制渔船出海捕鱼或归来,也看着“南天一柱”石任由海浪洗礼。当然,那时他最爱的还是翻开海边的石头摸螺、抓螃蟹。

  19年光景,襁褓婴儿已成长为青葱小伙。1979年,19岁的游必生有了第一份工作——崖县文化局工作人员。这份工作也写满了天涯印记,负责在天涯石旁文物和海防林,下班了就住在沙滩边的小木屋里。

  那时虽然还没有游览区,但天涯海角闻名在外,常有军人、工人和学生找过来游玩。“这里有没有拍照的?”这是游必生常听到的询问,面对否定的答案,对方很是失落和遗憾。只有少数条件宽裕的人,能从几公里外花高价钱请馆里的摄影师到海边来拍照留念。

  目睹这些,游必生萌生了“买部相机给人拍照”的想法。他打听了一下,最便宜的相机也要上百元,这对于每个月工资只有20多元,还要承担部分家庭生活开销的他来说,算是奢侈品。咬咬牙一点一点攒了两年多,他终于攒够120元兴冲冲买了人生中第一部相机——海鸥B4型双反。

  “‘海鸥’外观是个黑色方形盒子,买回来特别兴奋,恨不得到处拍,但又不舍得拍。”游必生说,那时相机使用的黑白胶卷一盒2元,只能拍12张照片,还没掌握摄影技术,聚焦不准拍了冲洗出来的照片是虚的,看了就心疼。

  不懂就学,刚买相机那段时间,游必生买了一堆摄影来学习,一有时间就往儿时玩伴家开的馆里跑。一次偶然的机会,游必生认识了自己摄影的启蒙老师——一名中国摄影家协会的资深摄影师,有了专业指导,他的摄影技术得以长足进步。

  有了相机、假断掌手相图解学了技术,游必生在天涯海角一边打工一边给游客拍照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这时也得益于带来的市场经济机遇,他父母从渔民洗脚上岸转型做起了生意,家里开始有了存款,居住、生活等条件也逐步改善。这些,给了他走摄影道的支撑和底气。

  天天在海边拍照又不注意防潮,游必生的“海鸥”相机用不到3年便零件腐蚀老化,快门卡住按不下去了。他花260多元换了一部用135mm的凤凰牌单反相机。仅一年左右,这部相机用起来特别沉、不顺手,他又花400多元新购一部进口的雅西卡相机,这等于当时普通工人8个多月的工资。

  充足而稳定的收入,并没有让游必生安逸,他仍利用业余时间去承接婚礼摄影等商业拍摄,不断打磨摄影技能,升级摄影装备。如今,他在工作中最称心的是一部机身4.9万元的尼康单反。

  走进游必生家中,他的宝贝都收藏在一面大柜子里。打印整理的相册、用过的20多部相机、30多个镜头都妥善保存着,入门的那部“海鸥”相机也静静归置其中。他最担心的是妻子房间乱扔他的旧物,“这些都是我不能割舍的情感,旧了、坏了也舍不得扔。”

  游必生启蒙老师的一句“你哪里都不要去,就把天涯海角拍好”一语中的,他扎根天涯海角30多年,将这里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潮涌潮退都珍藏在镜头之中。他也因此成了别人口口相传的“拍天涯海角第一人”。

  从120元双反一升级到4.9万元单反,变的是相机,不变的是初心。“很多人问我,你拍一个地方拍了30多年,不会厌倦吗?”在游必生眼里,天涯海角不同季节、气候、光线、角度呈现的是不一样的美,每次按下快门的瞬间,捕捉到的景色都是独一无二的,“越放慢脚步,越能感受到这里的美。”

  拍出、多次获得摄影项的游必生,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何种天气都拍摄,根据不同天气准备好相应的镜头。有一次台风天,天微微亮,浪特别大,他冒险站到没过大腿的海水里拍摄南天一柱,突然一个大浪涌过来将他打翻,撞在了旁边的一块大石上,也就是这一次拍摄的作品《南天惊涛》,获得了首届海南摄影比赛银。

  天涯海角游览区1984年成立景区运营,景区员工从20多人发展至今超过900人,年游客接待量保持海南各大景区前列,成为三亚乃至海南旅游的标志性景区和代名词。景区的变化,也呈现在游必生的镜头中:以前难得一见外国游客,如今每天都能拍到外国游客游玩的身影;以前天涯石旁边出海的是木制渔船,如今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帆船;以前海面上运营的单一小型游船,如今动感飞艇、海上飞龙花样百出……

  海南贸易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给三亚旅游带来了空前机遇。每年超过2000万人次的游客接踵而来,不仅天涯海角游览区客源不断,游必生家所在的马岭社区也如火如荼打造起风情小镇,千家万户吃上了“旅游饭”,游必生家的5层楼房也租给别人开起了民宿。

  祖辈栽种的椰树,在天涯海角挺拔生长,这份无法割舍的情怀仍在延续。游必生的大儿子成了游览区下属海上项目运营公司的美工,小儿子成为游览区的内导,父子三人成了相伴天涯的同事。

  游必生如今已经当上了爷爷,平时热衷于给3岁的孙女拍照记录成长。再过几年就要退休的他,早已有了退休计划:“买辆车自驾,到处旅游拍照。活到老,拍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