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7日电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6日刊文指出,马来西亚华校应该积极设立校史室,并以此为平台,将先辈百年华教的历程,加以典藏、保存、展示、教育华人下一代。文章摘录如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办学兴教,是华人一贯的事业。从1904年第一所新式学校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创办算起,至今百年,大马已拥有超过1000所华文小学,78所国民型中学,60所独中,以及3所大专学院。有人说,华人是重视历史的族群,关于华教历史的出版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已相当可观。可是,在华校史料和文物的保存、整理和展示方面,也就是校史室的设置,在芸芸华校当中,却显得寥寥无几。
至少有3个方面,足以推动我们在各华校设立校史室。首先,大马现有的大部分华校,都是在辛亥之后建立或由私塾改组的新式学校。辛亥的成功,不仅仅是中国历史的里程碑,也对当时亚洲其他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日后的反殖义及反斗争中,华校都深刻地参与其中。
其次,大马华教运动的发展,与华社的运动息息相关。华校,尤其是独中,更是先辈争取平等教育的直接产物。成立校史室,不仅是给大马历史增添不容扭曲的注脚,保存华人为自身历史发言的,也将更有效的把华教运动背后的具现,保存起来,传承下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华校与所属社区的历史纽带。众所周知,华教与华校的发展,离不了各地华社的支持与投入。每一所华校的校史,兴建校舍的征信录,校庆的募捐名册,学校师生的老照片,以及校外捐赠的教材器具等等,都向透露了该校社区的发展与变迁。学校的历史浓缩了一个社区的集体记忆,因此创立校史室,无形中便是在给她的社区创立专属的文物馆,为社区保存记录她珍贵的发展轨迹与历史情感。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
大桥未久at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