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构筑文明新常态,打造新平台。
立足自身实际,利用社区“七室一堂”的资源优势,创新宣传载体,打造文明建设新平台。一是成立未成年暑假学校。2006年开始,成立了未成年暑假学校,包含、法律知识、国防知识和乒乓球等内容,让孩子们在心放松的氛围里愉快地得到社会教育和锻炼。二是活跃国防教育模拟课堂。利用国防教育展览室、社区大讲堂,每月组织一次国防教育,请市国教办、部队官兵讲授国防知识,定期安排社区退伍老前辈讲战争年代的故事,让适龄青年尽享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2014年,社区被市、军分区命为市国防教育。每年受教育达6000余人次。多年来,社区没有一例未成年人犯罪和事件。三是盘活社区文化站。常年设立书画、摄影、舞蹈、声乐等课程,周二至周五每天都有专业老师来为居民免费授课,形成了令人向往、记得住乡愁的社区文化生活圈,成立的书画室、残疾人温馨之家、妇女谈心室等的建设,成为居民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文明服务新平台。
二是迎接文明新常态,培育新亮点
社区根据自身的特色亮点工作建立了先锋、拥军港湾、未成年教育、文化娱乐、敬老养老、巾帼法律六支志愿者队伍,志愿者由原来的68人,现发展到800余人,其中在职志愿者468人,他们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一对一”、“多对一”帮扶及各项服务活动,在志愿活动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为营造“社区”做出了贡献。社区先后涌现出了三名,运河六名。形成了“社区、行为、回馈”的良好循环。一是志愿服务。开展整治活动23次,争做低碳、绿色、环保、移风易俗文明使者已蔚然成风。建立了全市首家“阳光家庭服务中心”,解决社区妇女婚姻、就业、心理、家庭教育问题以及家庭养老、孤寡老人问题,面向社会聘请了专家顾问团,涵盖法律、就业、家庭、心理咨询等多个领域,负责提供专业服务,解决各类问题35例。二是扶危济困。社区组织“工专”志愿者对社区困难户、残疾人、孤寡老人和孤儿接力式结对子,开展的“齐心合力,共享幸福”结对帮扶主题活动;开展“圆梦使者我争先”活动,发放微心愿认领表,让志愿者重新认定自己结对帮扶的困难、残疾人员,或填写自发的邻里守望公益性活动认领项目。近年来,我社区共帮扶40余人,组织捐物、捐款活动20余次,资助资金2万余元。三是回馈帮扶。社区每年对邻里和睦、家庭和谐的楼院、家庭进行表彰,典型代表上光荣榜。截至到目前,我们社区已开展评选活动四期,选出和谐楼院15处,和谐幸福家庭168户,在辖区营造了“邻里一家亲”的新型文明邻里氛围。孤儿张恒的姑妈大众美发店理发师张学红被志愿者为孤儿张恒多年来从物质上到上的帮扶和关心、关爱,的她自愿担起为社区鳏寡孤独老人、建国前老、残疾人免费入户理发,爱的传递在我们社区已形成常态。
三是文明新常态,引领新风尚
以积极向上的文化占领社区阵地是我们社区一直以来的工作旨。我们经常性地组织社区文化艺术团中的九支文化队伍,结合社区各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节日,创造性地开展文化体育健身娱乐活动,社区居民在热情参与的同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一是爱残助残,让关爱的阳光洒遍每个角落。自2012年以来,随着社区残疾人温馨之家的建立和完善,我们在社区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残疾人文化活动。每年组织2次残疾人康复训练暨运动会,比赛项目都是根据残疾人的身体仔细斟酌安排的,在带给他们欢乐的同时,也帮助他们的康复和锻炼,同时展示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新形象。二是爱老敬老,让孝道的力量得到不断传承。为了让社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我们通过创新载体建立老年活动中心,让老年人有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每月最少一次心理健康知识、饮食合理调配等。利用社区助老餐厅,连续六年的腊月二十九,与十几位空巢及孤寡老人、伤残军人在社区活动室一起包饺子过春节;连续四年元宵节、端午节、母亲节、中秋节和重阳节都和老人们在一起欢度,让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三是惠民乐民,让文化的魅力传遍大街小巷。每年社区文化艺术团都在太平洋广场门前举办消夏文艺晚会,优美的歌声、精彩的舞蹈吸引了许多行人驻足观看,时时想起阵阵掌声,激发了居民热爱社区的情感,为构建和谐、温馨、平安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社区共开展类似文化活动百余场次,社区文艺队多次参加省、市、区汇演和比赛,摘金夺银,十四届省运会开幕式上社区艺术团各文艺队180名队员参加了展演,为社区争了光、添了彩、扬了名。
近年来,国家、省、市领导到社区调研指导百余次,对社区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社区荣获了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2012-2013年度省级文明社区、省和谐社区示范社区、省充分就业社区,市敬老养老特色社区,区和谐运河建设先进集体等近50种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