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女人天下> 文章内容

令人敬佩的孝懿皇后

※发布时间:2018-10-27 6:19:4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孝懿皇后是位非常善良大度的女子,这实在李算的幸运,没有她,李算和松渊的爱情是无法开花结果的.(纯就剧情,不谈正史).

  李算与孝懿成婚应是婚姻,但多年下来,我觉得李算对孝懿还是没有爱情而是夫妻之情,他对孝懿是是感激而非爱.但孝懿是个非常贤德的女子,当她第一次遇到李算与松渊时,凭女人的第六感她一眼就能看出李算对松渊的好感.其实何止她,恐怕瞎子也看得出来,因为李算看松渊时那种兴奋喜悦的眼神,是从来没有过的,孝懿的尚宫也说了”殿下向来是连宫女都不多看一眼的,但却对那丫头(松渊)那麼亲切”,也因此,她的随待尚宫才会如此防范松渊了.

  虽然曾一度因金尚宫错误的情报怀疑过松渊,对松渊泠淡,但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错误而改正,进而更因李算说松渊是一直帮助他的朋友,孝懿也爱屋及乌将松渊视为朋友.但一个女人面对爱情时,要她完全不不忌妒这是不太可能的,每每看到自己丈夫看松渊时那种深情的眼神,眷恋不舍的模样,孝懿一样会伤心,会难过的.尤其在惠庆宫将松渊以式的放逐到大清去时,孝懿是如此矛盾和挣扎即可知她其实也想自己的爱情,不想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丈夫,但以此种方式对待松渊却令她有感,因为松渊是的,但最后,她为自己一次, 选择隐瞒松渊去大清的,只是,看著李算的失落和思念,让她更加明白也更加确定,李算对松渊的爱.

  孝懿真正敞开心胸接纳松渊是松渊在大清后,她因此有很深的感,觉得自己的害了松渊,她向李算坦白松渊所受的委屈,她求李算一定要找回松渊.等到李算找回松渊后,她已开始准备要纳她为后宫了.她不介意松渊身份卑贱也不顾惠庆宫的反对,执意要纳松渊为后宫,其实只有一个理由,因为李算爱松渊.

  一个女人,眼见自己丈夫的心一直向著另一个女人而去,却还一直自己不可以,不可以持有,要宽容.她的随待尚宫为她担忧怕她失竉,也为她不平,为何没有好报.

  孝懿说”我也希望我是能够安慰陛下圣心的那个人,可是我做不到,而我做不到的,松渊却替我做到了,我应该感激她才对”

  也许孝懿的善良得到了回馈,松渊虽得竉於李算,却依然尊敬孝懿,感激孝懿.松渊得李算专竉,并且生子,但却没有恃竉而骄,也没有野心,她不但不会孝懿的地位,反而替孝懿巩固了后位.试想如果是一个两班贵族出身的其他后宫得到如此专竉,又生子,她还会尊敬皇后吗??她的家族会不想尽办法位吗??洪国荣就是一例了,元嫔并未得竉,但却还因假怀孕试图孝懿,洪国荣对李算如何忠心,却依然逃不开的.

  孝懿在帮助松渊的同时,也为自己避开了危机,洪国荣两次欲害孝懿都是因松渊而失败,一次是元嫔假怀孕试图孝懿,却被松渊无意中发现破绽,一次是松渊昏倒令孝懿错过了耆老宴的.这也许是命运中的安排,孝懿的善良种下了善因,而松渊反而成为她的.

  洪国荣没想过要孝懿吧?元嫔是想嫁祸给,但洪国荣是想让那个御医当,而且跟什么的无关,他只是想自己妹妹罢了。

  元嫔的事情上我觉得洪国荣的做法不对但情有可原,从李算算起,惠嫔,孝懿,她们有真正把元嫔当做家人,或者当做一个女人来关心过吗?我看不到。我只看到她们全部把元嫔当成工具,包括惠嫔和孝懿都很关心元嫔,可她们关心的只是元嫔能不能早日诞下王子,她们何尝在意过元嫔的感受?元嫔入宫之后李算迟迟不肯圆房,最后出面劝说的他的是惠嫔而不是孝懿,就这点来说,孝懿对李算,对松渊都很好,但是同样的,她对元嫔很不好,很不公平。李算也是,他自己也承认,因为心有所属,所以从未关心过元嫔。对元嫔来说,她的存在价值就只是生下王子而已,李算、惠嫔、孝懿所做的一切带给她的感受就是,若不能生下王子,宫里根本不会有人在乎她的死活,反倒会有人盼着她早死,正是这种孤独感和恐惧感让她在发现自己没有怀孕后做出了怀孕,甚至嫁祸给孝懿的举动,她没有害人,有心但还不至于为了野心而害人,她只是单纯地想让身边边的人高兴,害怕让身边的失望而遭到遗弃。元嫔是一个很单纯的小女孩,她的喜怒哀乐都很简单率直,别人对她好一点或者不好一点,她都会很直接地反应在情绪上,所以当她知道李算在她的新婚之夜丢下她去和另一个女子见面,就毫不掩饰自己对松渊的厌恶(其实她比那种表现很有风度但心如蛇蝎的女人好多了),当她以为自己怀孕了,就趾高气昂盛气凌人,当她发现自己没有怀孕,就陷入深深的恐惧,不敢说出,一个这么率直单纯的人,要征服她其实是很容易的,如果李算对元嫔有对孝懿一半好,孝懿对元嫔有对送渊的一半好,元嫔恐怕早对他们掏心掏肺了,如果这个后宫有一人能给她一点点安全感,她也不会到假怀孕的地步,她孝懿虽然带了一点报复成份,但主要动机是自保而不是害人。

  一开始让元嫔进宫,我觉得是洪国荣的失策,他想获得更大确实是为了更好地辅佐李算,即使和大妃殿,他的目的也还是为了李算,但在元嫔这件事上,他过于急功近利,也过于自信了。但元嫔进宫后,李算明知她是洪国荣的妹妹,却没有给她最起码的关心,松渊进宫的人是惠嫔,他不能对母亲有所抱怨,却让的元嫔成了他和母亲矛盾的品,从新婚之夜就开始把她冰在那儿不闻不问,迫于责任和她圆房后也从未关心过她,元嫔怀孕后他憧憬过孩子的未来,却从未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给身为母亲的元嫔,甚至没有因此多关心元嫔一点……在元嫔的事上,李算一度是有负于洪国荣的,洪国荣被自负了他的智慧,李算则被爱情了他的善良,他从来没考虑过洪国荣的感受,等他意识问题所在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一切都向不可的方向划去,不只是元嫔的死,还有他和洪国荣的君臣关系,虽然表面上没有留下裂痕,但元嫔的死带给洪国荣的刺激和是他渐渐失去原来的睿智与的重要导火索。

  刚发现假怀孕的事,洪国荣本来想让元嫔说出,但他无法打消元嫔的担忧,别说元嫔信不过任何人,洪国荣也信不过李算,他不能确信说出后李算可以元嫔到底,当时他已经觉得很对不起妹妹了,不忍心逼妹妹去冒险说实话,完全是出于兄妹之情和之情,如果说李算和孝懿是因为松渊让元嫔成了品,那么洪国荣则是为了自己的和李算的江山让妹妹成了品,这种情况下,他选择李算,保全妹妹,也是人之常情。这也是洪国荣第一次为了私人目的手中的。

  洪国荣事先并不知道李算会代替孝懿出席耆老宴,他本来就放弃孝懿了,所以才能成为李算后来赦免他的理由。

  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孝懿体质不好,一直不能怀孕,但李算直到登基都未立侧室,对一直身处危机中的世孙来说,早日诞下王子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就不用说了,如果李算对嫔宫不满意,娶位侧室以期诞下王子是不会有任何非议的……

  第二,洪国荣要杀孝懿,李算并没有打算放过洪国荣,后来他知道洪国荣早就放弃了杀孝懿,才赦免洪国荣的。说到底洪国荣只是曾经要杀孝懿,但没等动手就自己放弃了,如果对象是一般人根本就无罪,就因为对象是中殿才变成谋逆。而且这个赦免是征求过孝懿本人同意的。

  李算不关心孝懿?那洪国荣为什么会放弃杀孝懿?他明知道让孝懿活下去的后果是什么,不正因为看到李算对孝懿的关怀备至,意识到杀孝懿会对李算造成极大,才在最后关头的吗?

  以洪国荣和李算的关系,他对李算和孝懿的关系算是比较了解的,孝懿之于李算的意义不像松渊那样刻骨铭心,而是细水长流,所以带给旁人的感受不那么强烈,但是,李算关心孝懿的场景提醒了洪国荣,令他联想到长久以来二人的关系,从而意识到孝懿和松渊一样,是对李算非常重要的人,所以才会冒着彻底失去李算信任的放弃了杀孝懿的计划。

  元嫔悲剧的责任并不在於李算也不在於孝懿,而在於洪国荣。李算心有所属,能给元嫔的也只有帝王的”责任”,孝懿更明白表示反对元嫔入宫,帝后的态度如此清楚,洪国荣仍执意让元嫔入宫,为什麼呢??洪国荣的决定代表的是他内心的天平,他的已经於他的理想,因为,他很明白,身为的近臣是不宜成为皇室的姻亲,但他却违反了这个原则,他已经不止是自负了,而是开始被腐蚀了理想,在这一念之间的抉择,他开始了不归。洪国荣其实是太了,就算没有元嫔,也不会影响李算对他的重用,有了元嫔,顶多是锦上添花而已。

  元嫔的悲剧自己也是有责任的,对比后来入宫的和嫔,就能明白元嫔的不足,同样面对松渊,这两人的态度是如此不同,元嫔明显仗著身份向松渊报复,在自以为怀孕时也对孝懿,这样的女子即便天真有余却是教养不足。孝懿反对元嫔入宫,并非对她持有,除了因洪国荣近臣身份不宜成为皇室外戚外,最重要的是,孝懿非常明白,除松渊外,任何一位后宫入宫都不会受竉,何苦多害一人呢。元嫔假怀孕事件,緃然并非有意,却为了自保而意图嫁祸孝懿,这样的人单纯吗?这样的行为没有”害人”吗?反观孝懿,她在明白元嫔的后,并未立刻禀报惠庆宫,也没有用皇后的处置她,她给元嫔留了余地,让她自己去自首,即使元嫔没有向惠庆宫说出实情,孝懿也没有点破,她给元嫔保留了最后的,如果孝懿说出实情,元嫔的不知要惨多少倍,连洪国荣恐怕亦难幸免,对比洪氏兄妹的行为,我认为孝懿已经够宽容够厚道了。

  您这段观点,小妹深感认同。洪国荣只是太过急功近利求好心切,因而暂时走偏受大妃利用,但其实他对李算的忠心是不曾改变的,洪国荣本身有些恃才傲物,而得到后更因此更为自大,让他在中迷失,如李算所说,他忘记了原有的理想及该有的谦逊。但如您所说,在他明白孝懿对李算的意义与松渊相同时,放弃孝懿的决定,可以证明,洪国荣对李算的忠爱始终如一不曾改变。

  元嫔悲剧的责任并不在於李算也不在於孝懿,而在於洪国荣。李算心有所属,能给元嫔的也只有帝王的”责任”,孝懿更明白表示反对元嫔入宫,帝后的态度如此清楚,洪国荣仍执意让元嫔入宫,为什麼呢??洪国荣的决定代表的是他内心的天平,他的已经於他的理想,因为,他很明白,身为的近臣是不宜成为皇室的姻亲,但他却违反了这个原则,他已经不止是自负了,而是开始被腐蚀了理想,在这一念之间的抉择,他开始了不归。洪国荣其实是太了,就算没有元嫔,也不会影响李算对他的重用,有了元嫔,顶多是锦上添花而已。

  洪国荣是种下悲剧种子的人,但是种子要发芽并长出果实,或者说同样的种子最后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往往取决于土壤、阳光、肥料等许多因素。洪国荣和李算有相同的理想,但对于用何种途径来实现这个理想,他们之间却存在分歧,从原则上说,我并不认为李算就是对的,洪国荣就是错的,我认为他们的想法各有道理,洪国荣的做法过于急功近利利,而李算想法过于理想化——这里不谈历史,只输剧情,洪国荣担心的某些事情也后来确实发生了,比如李算对老论派过于宽容,给后来的造成了过大阻碍(如英祖所说,执政者需要敌人,但是敌人太多了也不行,洪国荣想把敌人全部铲除,而李算对敌人则不够强硬,一定程度上),我认为,以李算的思为主导,以洪国荣作为补充,这才是理想的搭配,事实上,洪国荣背着李算的小动作虽然惹出过麻烦,但也替李算解决了不少问题。

  在元嫔入宫的问题上也是,李算和的担心是出于常理,在大多数情况下,近臣和权臣成为王室的姻亲是弊大于利的,但洪国荣的想法也有道理,因为李算所面临的局势并不是正常的局面,反对派的大到了不但时刻着他的安全,也可以随时让整个朝堂停止运作的地步,支持君王的可靠人才太少了,太弱了,奎章阁才俊虽然可以为国家实务做出很大贡献,但在斗争中能给君王的支持却微乎其微。这种情况下,洪国荣想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集团,来李算,支持他的,在原则上我认为也是可以站得住脚的,所谓治用重点,的时候用一些非常手段在所难免,事事按部就班的结果就是到了李算去世也没能巩固下来,也没能掌握住,然后在李算死后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历史上近臣与成为外戚很容易造成问题,有一定风险,但不是一定会造成问题,历史上以联姻重臣来巩固的成功例子也有很多,所以我认为,洪国荣的想法本身并不算错。他想要成为外戚不是为了从李算那里得到更高的地位,而是希望元嫔为李算诞子,从而形成一个以李算、世子和他本人中心的集团。没有外戚这个身份,洪国荣就仅仅是李算的宠臣,即使得到宿卫所、奎章阁之类的才俊的支持,也不足以建立和老论派抗衡的,如果不和大妃殿内通,他甚至自身都岌岌可危,还需要李算为他承担很多压力,这样他又哪来的力量保障李算的安全,协助他扫清的障碍呢?不要说“已经於他的理想”,洪国荣会和大妃殿,会想成为外戚,不是因为他熏心,昏了头脑,而是因为他痛感自己的力量不足。如果元嫔成了李算的后宫,意味着洪国荣随时可能成为世子的舅父,到时洪氏的地位就会稳固得多,就算李算死了,世子即为,洪国荣的地位不但不会还可能变得更高,有了这个保障,可以让人很多抛开顾虑,大胆站到洪国荣这一边来,成为老论的。大多数人都是的,那种为了理想完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真君子存在,但寥寥无几,要成大事就必须要让那些的人相信支持你能保障他们的利益,洪国荣在妓院跟那些巴结他的官员们说,你们要向我证明跟我结交的诚意,以后就在陛下(实际是殿下啦)要推行的时候管好你们的嘴(大意),这些官员是很势利很,但要成功,也需要这种他们这种既又的官员的支持。

  我认为洪国荣的错误在于,他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元嫔的性格,他的妹妹过于单纯,未经,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简单说就是又任性又不懂事,贸然把她推向宫廷这么一个复杂的,很容易出状况。单纯和任性是缺点而不是,但宫廷,这就是。比如,李算在新婚之夜不去和新婚妻子圆房却跑去和别的女人私会,如果他不是君王,而是其他人,哪怕是两班,这件事都会被认为是男方有悖礼法,女方发发牢骚,甚至找上门去骂人打人,都算不上错(古代虽然要求女子不可,但只是针对丈夫的妻妾,无名无份的“第三者”是不在其列的),但就因为李算是君王,所以元嫔再委屈,也绝对不可以抱怨,而她对松渊发脾气,就变成了孝懿眼中需要的了。这就是宫廷。其他人不了解元嫔的性情为人,但洪国荣很有看人的眼光,和元嫔的感情也很好,自己妹妹的弱点他应该很清楚,以他的智慧本来不应该出现这样的疏忽,我以为是他太过操切了,才会该想到的没想到,发生这种不该出现的疏漏,如果元嫔的为人像惠嫔,孝懿,松渊,甚至和嫔,那样的悲剧本都是可以避免的。

  然后说到李算的态度,孝懿是反对元嫔入宫的,但李算好像从没反对过吧?他一开始是想让松渊入宫,但松渊自己表示了,李算也放弃了,就算不选元嫔,他也要选别人为后宫的,松渊不能入宫和元嫔一点关系也没有,从头到尾,李算都没有表示过他反对元嫔入宫。相反,元嫔出事后李算对大寿说过,他一直都相信即使洪承旨出现什么偏差,也可以默默等着他自己站起来,但现在开来似乎是自己过于自信了,很害怕以后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信任洪承旨。这段话足以说明,李算对元嫔入宫一事并不反对,他相信洪国荣能够不为外戚的身份所困,坚守初衷,纵然一时陷入迷惘和徘徊,也会很快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换句话说,对洪国荣想借助外戚身份巩固扩大派的的想法,他完全理解(这是他和孝懿不同的地方),虽然不像洪国荣那么热心促成,但也乐观其成。所以谈不上“帝后的态度如此清楚,洪国荣仍执意让元嫔入宫”,事实是惠嫔极力促成,李算也不反对,只有孝懿一个人明确反对,这件事情上反对者和支持者都有道理,不能因为最后变成了悲剧,就认为都一开始就注定的。

  前面说了洪国荣的责任在于他疏忽了他妹妹的性情和宫廷世界的格格不入,现在说李算和孝懿的责任,首先,我认为他们没有尽到君王和的责任。在上,元嫔不只是李算的后宫,她更是李算的股肱之臣的妹妹,她嫁进宫有联姻的作用,李算可以不爱元嫔,孝懿可以不喜欢元嫔,但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即使看在洪国荣份上,看在她可能成为世子之母的份上,也应该尽可能让元嫔觉得他们对自己很好,这是对重臣的施恩,也是为了让世子有更好的成长。而且我前面说了,元嫔是个个性很单纯的女孩子,并不是那种不足或特别刁钻的女子,对她你只要做足表面功夫就够了,这点上惠庆宫做的就很好,谈不上她对元嫔有多少的关爱,但该做的表面功夫她全都做足了。相反,李算和孝懿让元嫔从进宫之初就让她觉得自己被他们讨厌的人,这点很不,而且这方面孝懿的责任更大一些,李算是绝对相信洪国荣的,他想都没想过洪国荣会因为元嫔怨恨他(实际上也确实没有),但孝懿既然不相信洪国荣对李算的忠诚是绝对不可能的,那么她就应该考虑到,如果元嫔在后宫过得不好,可能让洪国荣对王室产生怨恨,从而对国家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如果外间出现元嫔和君王不合的传闻,也会对洪国荣产生负面影响,再者,如果元嫔对她和李算不满,将来她生子,也可能影响父子的关系。以她身为中殿的立场,她对元嫔应该尽可能安抚。我不能说孝懿因为元嫔对松渊的态度教训元嫔不对,但我认为她对元嫔很不公平,李算在新婚之夜抛下元嫔去和松渊私会,作为君王,作为男人,都很不负责任,元嫔都是受的一方,孝懿既没有在元嫔受委屈的时候安慰她,也没有劝说李算早日和元嫔圆房、尽身为丈夫的责任,只在元嫔因为委屈无从宣泄而到松渊身上时追究元嫔的,元嫔会不服气也是人之常情。不是说元嫔没有错,但她的错情有可原,考虑到她和洪国荣的关系,我以为这点错误是可以包容迁就的。这些应该不是很过分的要求,从“维系联姻的稳定”这个角度说,孝懿做得并不够好。

  就算洪国荣送妹妹入宫有错,“联姻”既然已事实,李算和孝懿就有责任安抚好元嫔,既然外戚关系已经无法改变,就应该让裙带关系中的各方更加亲密,而不是说,反正将来出了事都是洪国荣不该送妹妹入宫,所以其他人就没有责任了。

  以上是从角度说的,下面再说之外,“李算心有所属,能给元嫔的也只有帝王的”责任”这句话我是不同意的,第一,李算不止是国家的君王,也是元嫔的丈夫,而且没有人逼她取元嫔,惠庆宫虽然属意元嫔,但做决定的人还是他。作为君王他不宠幸元嫔不算错,但作为男人,新婚之夜丢下新娘去和别的女人私会,然后迟迟不肯圆房,非但不负责任而且很,甚至在元嫔怀孕之后,李算对元嫔、对孩子都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关怀在意,身为女人,元嫔从他那里得到的只有失望和,作为元嫔的丈夫,李算做得很不好。第二,元嫔不只是李算的妻室,她还是洪国荣的妹妹,是李算视为知己,挚友,乃至之交的人的妹妹,就算他不能像一个男人对女人那样去爱元嫔,至少可以像兄长对妹妹那样去关怀她,就算他不能给元嫔爱情,至少可以给她一份亲情,一份温暖,一份安全感。如果元嫔能从他那里到真诚的关怀,得到安全感,也不会逼上假怀孕的不归。一直到元嫔流产,李算才意识到他对元嫔的态度有负朋友之义,事后李算自己也十分后悔,曾经说过,明知道她是洪国荣的宝贝妹妹,却因为自己心有所属而没有好好照顾她,到最后还让洪国荣一个人承担了所有苦果。没错,这苦果的种子是洪国荣自己种下的,他没资格怪任何人,但李算、孝懿给了这种子生根发芽的机会,也不能说没有责任。

  元嫔的悲剧自己也是有责任的,对比后来入宫的和嫔,就能明白元嫔的不足,同样面对松渊,这两人的态度是如此不同,元嫔明显仗著身份向松渊报复,在自以为怀孕时也对孝懿,这样的女子即便天真有余却是教养不足。

  和嫔比元嫔有教养有风度是没错,但具体到对松渊的态度是,我以为两者并无可比性,和嫔入宫时松渊虽无后宫封号,却和李算举行过婚礼,是李算名正言顺的妻室,而元嫔那时候,松渊没名没份,和李算的关系,按现在的说法叫婚外情,虽然按古代的标准,男人可以三妻四妾,李算即使有妻子,和松渊相爱也不违反,但身为妻室的人对待丈夫婚外情对象的态度与对待同为妻室的其他女人的态度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吧。想当初,孝懿那个贴身女侍看见李算和松渊两个人见面,就一直对松渊很不友善,不断松渊(惠庆宫会把松渊送去中国好像也是因为她的谗言吧),那还是李算已经跟孝懿解释过两人关系之后,而孝懿虽然没表示什么,却明知道惠庆宫把松渊送去中国是为了她出头,还默认了一切。和当时的情况比一比,李算和松渊两人之下的一点普通的亲密举动,和李算新婚之夜不进新房去和松渊私会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当时的李算马上对孝懿解释了他和松渊的渊源,而元嫔对李算为什么会那样对她、那样对松渊始终一无所知,只能自己胡思乱想。元嫔仗著身份向松渊报复,真的比孝懿眼看着松渊被去中国却不告诉李算,对松渊和李算的更大吗?如果不是发生,松渊也许永远都会不来了,如果不是松渊运气好,也许早就没命了!只不过孝懿有婆婆替她出头,替她做了做又耻于做,松渊运气很好地回来了,李算对她的体贴又始终如一,从来不会责怪她,所以她错过一次之后还有机会、有心力去改正、弥补自己的,而元嫔受了委屈,不敢抱怨李算,不能指望孝懿,才会拿松渊,宫里没有任何人能体谅包容她,丈夫冷落她,讨厌她,下人笑话她,毫无安全感,没有心力去体谅包容别人了而已。

  孝懿、和嫔、元嫔对松渊的态度差异和李算对她们的态度有直接关系,孝懿后来愿意成全李算和松渊,归根到底她觉得亏欠李算很多,李算一直都对她非常好,她却不能为李算生下王子,也不能从上给李算支持,爱屋及乌,她才对松渊好,为了回报李算的恩义,她才想成全李算和松渊。和嫔入宫比松渊晚,李算对松渊那么宠爱,她怀孕却比松渊还早一步,足以说明李算宠爱松渊的同时并没有冷落和嫔。元嫔呢?丈夫在新婚之夜把自己丢在新房里去和别的女人私会,蜜月一直在独守空闺,直到她“流产”为止,那个名义上是她丈夫的人和她的关系仅止于“君主和诞下后嗣的工具”而已。我承认元嫔的性情不怎么样,又任性又不懂事,但我不觉得她是一个贪得无厌、不懂的女人,她临终前的一言证明她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她愿意为了洪国荣、为了洪氏家族自己,说明她不是心里只有自己,别人对她好,她也会以德相报。

  孝懿反对元嫔入宫,并非对她持有,除了因洪国荣近臣身份不宜成为皇室外戚外,最重要的是,那个孝懿非常明白,除松渊外,任何一位后宫入宫都不会受竉,何苦多害一人呢。

  孝懿不能生育,李算必须迎娶后宫,才能生下继承的世子,而册立世子,也是稳固的重要手段,李算没有迎娶松渊是因为他误会松渊不愿意,和元嫔无关,孝懿不可能因为松渊不能进宫就反对李算娶后宫,因为生下子嗣本来是她自己的义务,她不能生育,为李算纳后宫就是她的责任,她没有任何立场去反对,她的反对就是针对元嫔的。

  元嫔假怀孕事件,緃然并非有意,却为了自保而意图嫁祸孝懿,这样的人单纯吗?这样的行为没有”害人”吗?

  元嫔要是不单纯,就不会明知道松渊是李算中意的人还的寻松渊的晦气,就不会误会松渊的为人还打松渊(她就不怕松渊到李算哪儿告她一状?),就不会当着孝懿的面一再顶嘴。损人不利己,明知对面是石头还拿鸡蛋往上撞,连起码的意识都没有,不单纯的人能做出这种事吗?元嫔嫁祸孝懿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她只是将嫌疑引向孝懿,从而让人们的视线从她身上转移开,这怎说是害人呢?国外有一种法律,当人的生命受到,为了保住自己性命而别人,可以免于追究法律责任,两个人坐在一条船上,船要沉了,其中一个人为了自己活命而把另外一个人推下水去,不能说他有心。

  反观孝懿,她在明白元嫔的后,并未立刻禀惠庆宫,也没有用皇后的处置她,她给元嫔留了余地,让她自己去自首,即使元嫔没有向惠庆宫说出实情,孝懿也没有点破,她给元嫔保留了最后的,如果孝懿说出实情,元嫔的不知要惨多少倍,连洪国荣恐怕亦难幸免,对比洪氏兄妹的行为,我认为孝懿已经够宽容够厚道了。

  第一,孝懿不是不想说出实情,而是没有,她没有证明元嫔炸孕,更没有证明元嫔她——元嫔既没有制造入她于罪,也没有直接说过她的话,事实上,元嫔只想转移人们的视线,孝懿是否被入罪,对她来说并不重要,她并不是一心要让孝懿被入罪。孝懿所谓的,仅仅是松渊听到元嫔说要服用益母草而已。服用益母草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元嫔诈孕,另一种是元嫔误服药物,如果是前者,元嫔和洪国荣都有责任,如果是后者,就是元嫔一个人的责任,元嫔不说实话,是为了洪国荣和自己的家族,自己一个人担下所有,但孝懿事后向洪国荣暗示过,既然元嫔打算一个人扛下所有,自己会连洪国荣那一份也一起算在她身上,可见她不是不想追究洪国荣,而是元嫔没有给她追究的机会,相应地,孝懿追究不了洪国荣,就打算加重对元嫔的处罚,让她一个人承担两个人的罪,哪谈得上宽容呢?若不是李算出面,她都打算把元嫔逐出后宫了,那样元嫔的一生也就葬送了,还谈什么?孝懿给洪国荣机会,是考虑到由洪国荣自己向李算坦白,李算受到的会小一些,完全是为了李算着想,谈不上对洪氏兄妹厚道。孝懿对洪氏兄妹的态度,很正常,没有过苛,也未任何宽容(纯为李算打算的除外)。洪国荣事后埋怨孝懿,是冲动而不的,但他说孝懿不曾给元嫔哪怕一丝的,也是孝懿自己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第二,“如果孝懿说出实情,元嫔的不知要惨多少倍,连洪国荣恐怕亦难幸免”,恐怕并非如此,当时洪国荣已经准备带着御医到义禁府去自首了,但元嫔抢先一步认了罪,把都揽在自己身上,洪国荣一开始不同意,还对元嫔说,怎么能让娘娘一个人承担所有呢?后来元嫔以家族前途劝说洪国荣,洪国荣才勉强同意。从这段对话和后来孝懿对洪国荣的话来看,如果说出,洪国荣会承担很大一部份,相应地,元嫔的会减轻很多。

  多说两句,元嫔还不够单纯吗?看看孝懿身边的那个女官金尚宫吧,其实也是个头脑简单的女人 ,可是跟元嫔比起来,简直就是只老狐狸了,她知道她想把松渊和李算分开,但一来“”,怕别人说自己,二来怕李算知道后埋怨她,所以不可能亲自出手,就跑到惠庆宫那里去嚼舌根,好让她不用弄脏自己的手也能遂了心愿,不见血,跟她一比,元嫔自己动手松渊简直单纯得像个白痴。孝懿(那时还是嫔宫)自己又做了什么?她心里是想除去松渊的,也知道婆婆赶走松渊是为自己出头,但她表面为松渊辩解,却瞒着李算,明明可以,却什么都没有做,看着婆婆做丑人,自己不出面,却坐享了所有的利益,和借刀有什么本质分别?没有亲自动手,就不算害人了么? 如果松渊死了,她和惠庆宫一样,都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跟她俩对松渊的相比,元嫔对松渊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不过是小孩子受了委屈发发脾气而已。即使松渊走后,孝懿不也一直没有勇气向李算坦白自己早就知道一切,告诉李算松渊其实是走的,不是自愿离开的,而自己是因为嫉妒松渊才故意不告诉李算的么? 有机会李算和松渊分开却没有做,是对李算的第一层,知道李算对松渊有误会却不,是对李算的第二层,这样双重了李算,她不也装作若无其事地接受了李算对她的“宽容大度”的感谢?这与其说是,不如说是心机,生活在宫廷里的女人为了几乎都会有的心机,就连孝懿这么善良、对李算这么全心全意的人也会有的心机,只有元嫔,在发现自己没有怀孕,面临重大危机之前,连这点的心机都没有,只会地耍些孩子气的小聪明。

  元嫔在误会的情况下造成了假怀孕的事实,因为过于害怕而假戏真做的蠢事,又为了自己而将嫌疑引向孝懿,我真不觉得比孝懿当初对松渊、对李算做的事情更过份。不同的是,李算知道后一点也没怨她,完完全全的原谅了她,给了她自新,加倍弥补的机会,而孝懿对元嫔后果并不严重的(就后果来说,孝懿仅是被怀疑,并未受到实质性,松渊可是吃尽了苦头,差一点就死掉了)却没有给予任何的宽容(让洪国荣去自白只是为了让李算心里好受点),所以元嫔才会为了祈求宽容一直跪在雨中,直到病倒,去世,再也没有弥补自己因为年轻所的错误的机会。如果事事站在李算和松渊的立场上看,自然对李算的比较宽容,同时爱屋及乌,因为孝懿对李算和松渊很好(后来),所以对她曾经的也予以宽容对带,而把所有都赖在元嫔和洪国荣身上,但是如果站在中间立场上,不偏袒任何一方的话,我以为孝懿曾经的比元嫔严重得多,性质也恶劣得多,只是她后来,改正了而已。假如松渊运气不好,像元嫔那样生病死掉,而李算直到松渊死去都还误会她对自己无情,还会有人说她宽容大度吗?若是元嫔不死,就凭李算让人把跪在雨中的她送回宫去这份关怀,就凭李算和孝懿最后了她和她哥哥这份恩情,我相信她也会,,好好弥补自己的,她在弥留之际发着高烧,意识模糊地对哥哥说自己只是想让所有人都高兴,那难道不是她的吗?只可惜她的运气不如孝懿好,一失足成千古恨,没有给她改过的机会就夺走了她的年轻的生命。

  再问一句,如果松渊不是李算的挚爱,只是个普通的官婢,孝懿还会因为元嫔对她的态度不好,就会那样她,还处罚她吗?朝鲜本就是一个等级思想严苛的国家,普通的两班家里的奴婢都不会被问罪,那些不把奴婢当人看,的堂上官们,哪一个不比元嫔有教养,哪一不比孝懿读的书多?当初松渊差点就被他们逼去做了,李算有责怪过半句么?整个社会的风气如此,又怎能独责元嫔?普通两班奴婢,君王尚不能治他们的罪,元嫔身为一品后宫,却因对一个官婢态度不好就受训受罚,她又不知道松渊和李算的特殊渊源,只以为她是个普通的官婢,被李算看上而容易,再加上中殿本来就反对她入宫,能怪她误会中殿搞针对么?——也未必是全是误会,我觉得孝懿很可能忌惮她身为洪国荣妹妹的身份,担心她在后宫过于得势,以及现在对她太宽容将来会让她,所以才没有劝说李算早日和她圆房,对她的一点情有可原的小也格外严厉,想借此她的气焰,如果元嫔不是洪国荣的妹妹,以她一贯的温和宽容作风,还真未必那样严苛地对待刚刚进宫不久又刚刚受了很大委屈的元嫔。从权驭之道来说她做的没有错,但她这么做的结果是从一开始就断送了和元嫔之间建立真诚互信关系的可能,她从一开始就不是以真诚而是以对待元嫔,元嫔以浅薄的功利相回应,也是很自然的结果。

  元嫔但凡有害人,但凡有金尚宫那一点心计,她大可装作一切无所谓,让身边的女官像当初的金尚宫那样,跑到惠庆宫那里去嚼舌根,那才是报复松渊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元嫔要是毫无教养,大可以进宫第二天就到惠庆宫那里去哭诉委屈,好让李算早日临幸自己,可她只是着李算对她的冷落,忍不住了也只知道对松渊发发脾气,而不懂得去找真正能李算,对付松渊的人——惠庆宫。从惠庆宫的态度看,她是实在看不过去李算对元嫔的冷落才会出头,应该没有人去她,要是元嫔耍点手段对她煽风点火,要是连惠庆宫也认为“除松渊外,任何一位后宫入宫都不会受竉”,就算瞒着李算一碗死药要了松渊的性命也不是不没有可能。惠庆宫性格虽然温和,但倘若觉得松渊会成为妨碍李算前程的红颜祸水,那就算拼着被李算埋怨她也什么的事都做得出来,当初松渊和李算根本没有什么,不过是李算心情不好让松渊陪着喝了一次酒,她就把松渊赶到中国去了,现在李算为了松渊让可能成为未子母亲的人受尽委屈,搞不好会因为她弄得将子父母不和、父子不和,问题比当初严重多了,要是有人火上浇油再推她一把,松渊的处境恐怕会被挨一百下耳光更悲惨,个人觉得,搞不好惠庆宫会因为不忍,又要绝了李算的念,而把松渊送去做官妓,对朝鲜贵族来说,官婢和官妓的身份本来就没什么本质区别。

  松渊和元嫔都受了委屈,元嫔的委屈是李算给的,松渊的委屈是元嫔给的,孝懿却只为松渊主持了,对元嫔的委屈不闻不问,只了元嫔,却未劝谏李算,因为李算对待松渊和元嫔两个人的态度有别,所以孝懿对待她们两个人的态度也有别,作为女人以丈夫为天是天经地义的,作为孝懿,她没有居中调和,一碗水端平,就是失职。后来因为元嫔的事间接令洪国荣,葬送自己,造成无可的破局,洪国荣自身值得诟病之处诚然最多,但孝懿和李算的做法也并非无可诟病之处,如果他们在某些事情上处理得再好一些,悲剧未必是不能避免的,人字的结构就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君臣之间相互弥补,取长补短才能共创大业,但是在元嫔的事情上,洪国荣了他的不足,李算和孝懿则没有为他弥补,反而间接将他的错误引向了最坏的结果,就算把所有都算在洪国荣身上,遭受损失和的始终是李算,这个国家,和他们想要通过去帮助的。

  看到李算误会松渊不愿入宫,强忍着委屈对母亲承诺自己一定会尽作为君王的义务,我也很心疼他,看到孝懿千方百计为了李算和松渊搭起桥梁,我打心底里感谢她,看到她自己受了那么大委屈,还能为大局着想,为李算着想,让洪国荣自己去向李算坦白,以及最后同意李算赦免洪国荣的,我不但敬佩她,也很替李算庆幸,有这么一位贤德的中殿在身边。李算是我喜欢的人,孝懿则是我尊敬的人,但我不会因为这样,就他们的,而一味去怪责不讨人喜欢的元嫔。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却要承担起家族的兴衰,甚至连君权的稳固、国家的气运、的前途这些泰山一样重的责任,都不知不觉间压倒她肩上,惠庆宫和洪国荣为了自己(或自己儿子)和国家,给了她难以承受的负重,李算则为情所困,对她的苦没有一丝一毫的体谅,给予她的只有,她所得到的只有一份后宫的,而这份也是那么没保障,李算冷落她,中殿为一个官婢她处罚她,足以让她颜面扫地,也才会造成她以为怀孕后的盛气凌人,和发现没怀孕后的铤而走险。看到她为了哥哥和自己的家族,一个人揽下所有,跪在风雨中,看到她辞世之前无助地对哥哥说,我只是想让每个人都高兴,我也对这个人物先前的厌恶荡然,剩下的只有深深的。而且,我相信李算日后想起元嫔时,他的心中也必是充满和。(题外话,历史上李算后来为元嫔写了一篇挺长的追思文章,以元嫔入宫的时间来说,这篇文章算是够费心了,也许因为洪国荣的关系吧……)

  说元嫔“”是以我们现代人的价值观做出的评判,在那个“礼不下庶人”的时代,同样身为宫女的人,资深年长的姐姐都可以年幼的小宫女,惠庆宫娘娘两次松渊离开李算,算不是?金尚宫以前也给过松渊脸色看,算不算?如果贵为嫔的后宫一名茶母叫做没教养的话,我不知道李朝后宫还剩下几个后妃可以算有教养的。用现在的眼光看,元嫔是,但当时的价值观念,元嫔的行为没什么问题,即使李算知道了,也顶多心里讨厌她,未必就能会当场,偏偏中殿要说她没教养,还要罚她,元嫔反而会觉得中殿在小题大做,吧。

  这且不说,骂也骂了,罚也罚了,事后中殿还特地找洪国荣说,你不听我话把妹妹送进宫,我还以为你已经做好了基本的教育工作了,为了这么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特地对洪国荣说这种话,正说明她在搞针对,假如元嫔不是洪国荣妹妹,这点事也值得特地去和元嫔家里人说“你们家女儿如何没教养”么?你能想象文定会因为这点事就去跟静嫔、禧嫔的家人说人家女儿的么?如果中殿不是针对元嫔,而是对所有后宫都这种态度,那真要庆幸李算的后宫人丁凋零了,如果多娶几位后宫,恐怕会因为后宫的事弄得朝野沸腾,搞到废后的地步也说不定。

  窃以为,中殿就是把元嫔当成了“未来可能造成外戚的祸根”,当成潜在的假想敌,对元嫔有超出正常的和,元嫔要是循规蹈矩,她也不会故意为难,但元嫔行为稍有差池,她就会格外严苛,且不止元嫔,还借机向洪国荣,“杀鸡儆猴”,她以为这样可以让洪氏兄妹有所戒惧,防止她担心的局面发生,但从结果看,只是毫无必要地将洪氏兄妹推到自己上,让夹在中间的李算在感情上和事业上都受到。中殿的人品是没的说,但水平实在不怎么样,的不看你能不能说出一堆大道理,而是看结果,结果好,你就是对的,结果不好,你再有道理也没意义,李算初次废除禁乱廛权,结果却让百姓深受其害,纵然老论的、市廛商人的才是直接的罪魁,也掩饰不了世孙处置失当的,动机再好有什么用。不能要求人人都是,都按你的道理行事,而应正视道理和现实的出入,予以适当取舍修正,孝庄文皇后能让野心勃勃的多尔衮放弃争夺皇位,使清廷避免了一场严重内乱,巩固了初兴的满清,这些才是大道理,至于她是怎么令得多尔衮让步的,一点也不重要。

  梦见牙齿松动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