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原汁原味的外国电影,听地道十足的英文对白。当老一辈人还沉浸在对《流浪者》、《追捕》等译制片的陶醉中时,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品尝地道的“当地风味”。今天的电影院里,外国影片难觅“中国话”,不但是文化大交融的结果,也是国内观众日益“国际化”的体现。尽管近年来国内译制片的水平日益提高,但依然无法摆脱人们喜欢“原生态”的观影趋向。那么“全明星配音”的动画片是否能让译制片再次焕发诱人的青春呢?
如果时光倒退三十年,“国语配音”无疑是外国影片在中国影院上映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像 《流浪者》、《追捕》等流行电影,曾经还推出过国语配音的电影录音磁带,让人专门买去“听”电影。
但是,当老电影迷们还习惯着荧幕上外国明星讲出流利中国话的时候,年轻人却已开始流行起了看“英文原声”。电影院中越来越难见到的“国语配音”,逐渐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人们还需要它吗?
日前,记者来到中山某影院,该影院当日共有6部电影上映,从上午10点30分开始,至晚上21点15分,共有41场次。记者观察到,上映的6部影片中,有5部是从国外引进的,而这5部外国影片共有37场,占当日场次总数的比例超过90%。
但37场外国影片中,除了一场国语配音的动画电影之外,其余36场全是“英文原声”。当记者询问售票人员是否有国语配音时,售票人员告诉记者,影院之前有上映过一些配音电影,现在没有了。
另一位影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来看电影的多是年轻情侣或一群朋友互相做伴,如果同时有英文版与中文版两种可供选择,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英文版的电影观看,哪怕听不懂也还有中文字幕可以帮助理解剧情。
当记者询问平时会不会有人专程来看国语配音的电影时,这名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很少见,但还是会有人在买票时询问电影里是否说的是中文。随后,记者致电8家岛城电影院,其中7家电影院都回复称当天只有动画片是国语配音,其余正在热映的外国影片都是英文版。
“配音听起来有些、很不自然,有时语调很奇怪,像在读课文的感觉。”市民李先生是个电影迷,家里收藏着超过500部电影,“客观地说,目前电影院里国语配音确实是越来越好,可是我觉得离原声还是有一段距离。”
国语配音让许多观众感觉不真实,除了声音和口型对不上,在许多原版电影中的一些背景声音例如生活中的嘈杂声,有时也在国语配音中被删去了,而为了贴近生活,很多国语配音特意加入的一些方言元素也令不少观众“纠结”。
薛女士则感觉配音电影“在说话时总感觉与我们平时不一样,说得很生硬”。有网友用“翻译腔”一词总结这种生硬感:“天哪,我的老伙计,你想知道什么是翻译腔,真是见鬼,其实我也并不太了解。看在的份儿上,我们为什么不坐下来喝杯咖啡呢?哦,我是说,可以顺便等等那些真正了解这件事的人来告诉我们答案。”据说,很多人看到这段话,都会在不经意间读出“翻译腔”的感觉。
“我觉得近几年国语配音进步很大,大部分都相当不错,但很多人还是戴着老旧的有色眼镜看待它。”电影学硕士张先生表示,听国语不仅能有利于理解剧情,而且,更能把看字幕的时间转移到画面上,很多时候,看字幕会遗漏掉画面内容,而很多画面都隐含着重要的剧情推动信息,“有机会的话,观众应该选择一部国语配音的片子感受一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因为动画电影的受众主要是孩子,因此几乎所有外国动画电影在影院上映时,都有国语配音版本。
“一开始觉得会挺幼稚,后来竟然也看进去了。”日前带着孩子看电影的一位妈妈这么告诉记者:“有时看到有自己喜欢的明星给动画片配音,自己也愿意带孩子来看。”
14年前,国产动画电影《宝莲灯》启用徐帆、陈佩斯、姜文等明星配音,在当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后,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动画片,都喜欢请明星来配音,尤其是近几年为外国动画电影“献声”,全由职业配音演员演绎并不多见,明星大腕助阵已经成为行业“标配”。但有调查指出,小朋友在看一部动画片时,并不会在意或关心配音是谁。显然,并没有多少小朋友是冲着听某位明星的声音而要求家长买票的。
“其实现在动画片大部分是年轻人来看的。”电影院售票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来看动画电影的“大朋友”,其实比家长领来的“小朋友”还要多一些。
“其实,很多真正的国配片无论是现场背景音的营造,还是感彩的投入,不比英文原版差。”电影学硕士张先生告诉记者,如果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内地国配是因新老断层、青黄不接而消沉,那最近这十年则是各大配音团队经过重整旗鼓后的成熟,其配音的每部影片都能恰如其分地渲染出影片本身所传达的和氛围。“但是很可惜,现在观众对国语配音的认识,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