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0年-1718年),朝鲜肃的后宫嫔御,英祖的生母,本贯海州。父亲为崔孝元,母亲为洪氏。崔氏生于朝鲜显十一年十一月六日,年幼时父母双亡,七岁入宫当宫女。根据野史记载,崔氏曾是服侍仁显王后闵氏的内人。肃十五年(1689年),闵氏被废并逐出宫外,禧嫔张氏被立为王妃。某年在闵氏生日前夕,崔氏偷偷在宫中为废妃祈福,其过程中被肃遇见而受宠。不久怀有身孕的崔氏被张氏,几至死境,所幸及时被肃搭救,让崔氏得以产下王子。其后因为崔氏的进言,使得肃,让仁显王后得以复位。崔氏在肃十九年十月(1693年)生下王子“永寿”,但在两个月后就夭折。隔年(1694年)仁显王后复位,同年九月十三日崔氏生下延礽君李昑(后来的英祖),之后又生下王子,不过也夭折。崔氏在肃十九年四月被封为淑媛,翌年晋淑仪,再后一年晋贵人,肃二十五年,为了纪念端复位,崔氏被封为正一品淑嫔。根据《肃实录》和闵镇远(仁显王后的哥哥)的《丹岩漫录》记载,崔淑嫔向肃,了张禧嫔以巫蛊之术仁显王后,导致张禧嫔被赐死。然而,由于出身的低微,朝鲜宫廷从来没有真正的接受过崔氏,这一点从肃在公共场合对待英祖小心严谨的态度和英祖为了提升母亲的地位而付出的努力可以看出。无论是肃还是英祖,都必须尽量避免为了崔氏而和官僚们产生摩擦。崔氏于肃四十四年病逝,因为身份是嫔御,不能在宫中咽下最后一口气,崔氏在病危时候离宫,于私宅阖上双眼。同年五月十二日葬于杨州高岭洞瓮场里卯向原(目前在京畿道玻州的昭宁园)。1725年英祖即位,为淑嫔上谥号徽德。英祖为了提升母亲的地位,在近处修建祠堂,命名为毓祥庙(即今日在青瓦台附近的七宫所在),当时原称“毓庆庙”,之后,于英祖二十年三月(1744年),因“毓庆”与“章陵”的园号的音相同,故改称“毓祥”。英祖二十九年六月(1753年),英祖将毓祥庙升格为毓祥宫。
(1686年农历五月二十一日-1718年农历二月七日,朝鲜景的王妃,青恩府院君沈浩之女。沈氏于肃十二年五月丙寅日生于汉城好贤坊,1696年丙子与王世子李昀册封世子嫔,行嘉礼于于义洞本宫(孝潜邸)。肃四十四年去世于昌德宫之轩,终年三十三。葬杨州惠陵。追封为恭孝定穆端懿王后。)
(1705年农历十月二十九日-1730年六月二十九日,朝鲜景的王妃,本贯咸从鱼氏,鱼有龟之女。鱼氏于肃三十一年生于汉城崇教坊。1718年王世子李昀(后来的景)成婚,册封世子嫔,行嘉礼于于义洞本宫(孝潜邸)。1720年进封王妃。英祖即位后尊为敬纯王大妃,英祖六年去世于庆德宫之鱼藻堂。终年二十六岁,葬懿陵。谥为敬纯孝仁惠穆宣懿王后。)
(1692年12月7日-1757年2月15日,英祖的元妃,本贯达城徐氏,父为郡守赠领议政达城府院君孝僖公徐悌,母为岑城府夫人李氏。贞后于肃十八年(1692年)十二月初七日戌时,生于嘉会坊私第。于肃二十九年(1703年)11月 嫁延礽君李昑-封达城郡夫人。景元年(1721年)册封世弟嫔。景四年(1724年)随着英祖登基,受封为王妃。英祖十六年(1740年)受号惠敬,二十八年(1752年)加号庄愼,三十二年(1756年)加号康宣,全号惠敬庄慎康宣恭翼仁徽昭献元烈端穆章和贞后。贞后年少时非常受到公公肃的宠爱,每次见到她,肃必定笑容满面。而她性情优雅大方并且十分孝顺,多年来风雨不改向两殿长辈问安,汤药,并且常参拜毓祥宫。虽然徐家属于老论派,在景元年(1721年)发生的辛壬士祸遭受,但三年后贞后仍如常去真殿参拜,足显。贞后和英祖的夫妻关系并不融洽,因此没有任何子嗣。但她与继子庄献世子关系亲密,对他视如己出,常常从中调解他与英祖之间的矛盾。惠庆宫在《恨中录》里回忆贞后温柔慈善,对她和洪家的晚辈非常亲切。英祖三十三年(1757年),贞后的忽然恶化,指甲发蓝,呕出大量黑血,二日后薨逝昌德宫之观理合,享年六十六岁。其间,英祖曾去探望,并在贞后病重之时御笔亲书《大王大妃行状》,缅怀过往种种,希望与糟糠之妻白发皆老,一起活到80岁。思悼世子更是悲痛不已,于病榻前号啕大哭。他写下多篇墓表与祭文表达哀悼之情,收录在《凌虚关漫稿》。贞后葬于高阳昌陵左罔辛向原, 即明陵之右麓。谥号贞圣,取之“坦然曰贞, 众善播扬曰圣”陵号弘陵,殿号徽宁。)
(1745年11月10日 - 1805年1月12日,英祖继妃。本贯庆州金氏。父骊州鳌兴府院君金汉耇,母原丰府夫人元氏。 1757年,英祖嫡妃贞后逝世,英祖在册封新王妃时,由于其父肃曾颁下,不许后宫嫔御升任王妃,因此英祖并不在原本的后宫中选择,而是在1759年另发“拣择令”选妃,最后选中了金氏,于是册为王妃。当时英祖66岁,王妃金氏只有15岁,是朝鲜王朝历代国王与王妃的婚姻中,年龄差距最大的一对,王妃金氏甚至比英祖的世子——庄献世子还年轻了十岁。因为她与正祖在上的看法时常不同(但电视剧《李算》演出贞纯王后为策划者应该并非史实)因此金氏与正祖(庄献世子之子、第22代国王)的关系并不和睦。 1776年,英祖逝世,自1724年登基以来共在位52年,是朝鲜王朝史上在位最久的国王。英祖死后正祖继位,王妃金氏升为王大妃。 1800年正祖驾崩,次子李玜即位,是为纯祖。由于纯祖即位时只有11岁,因而由升为大王大妃的金氏垂帘听政。从纯祖登基后垂帘听政以来,一直到在1805年逝世为止的5年间,做为大王大妃的金氏掌握很大的,而且当时恰恰处于她垂帘听政期间,因此被怀疑策划辛酉邪狱-诛杀的教旨是以她的名义颁布的。 1803年12月大王大妃金氏撤帘归政。1805年1月12日,大王大妃金氏在昌德宫景福殿逝世,享年60岁。葬于英祖的元陵之中。谥号睿顺圣哲庄僖惠徽翼烈明宣绥敬光献隆仁正显昭肃靖宪贞纯王后)
(1696年七月十八-1764年七月廿六,英祖的后宫嫔御,正祖的亲祖母。本贯全义李氏,赠赞成李榆蕃之女。 李氏生于肃二十二年丙子七月十八日。辛巳年入宫为宫女,时年六岁。英祖即位后李氏才获得英祖的宠爱,当时她将近30岁。英祖二年(1726年)李氏受封为淑仪,可能因为她与英祖同姓的缘故,一开始封为淑仪引起大臣上疏规谏,但仍顺利册封,四年升为贵人,六年晋升为映嫔。可惜的是她连生5名女儿,靖嫔李氏则先在肃四十五年生下儿子敬义君李緈,英祖即位后册封为世子,是为孝章世子。孝章世子却在英祖四年夭折,年仅9岁,之后有7年的时间都没有王子诞生,使得英祖着急万分。终于在英祖十一年,映嫔李氏生下一子李愃,英祖自是高兴万分,立刻册封为世子,即庄献世子。映嫔李氏共为英祖生下1子6女,但有3名翁主未取名即夭折,顺利长大的3位翁主分别是和平翁主、和协翁主与和缓翁主。她最大的应是在晚年默许,并且眼睁睁看着庄献世子被英祖活活饿死。庄献世子死后2年,她于英祖四十年(1764年)七月廿六过世,英祖相当悲伤,赐宫号义烈,正祖时改为宣禧宫,高时赐谥号昭裕,全称宣禧宫昭裕映嫔李氏。宣禧宫正是现在的七宫之一,映嫔的牌位也在这里。)
(1696年七月十八-1764年七月廿六,英祖的后宫嫔御,正祖的亲祖母。本贯全义李氏,赠赞成李榆蕃之女。 李氏生于肃二十二年丙子七月十八日。辛巳年入宫为宫女,时年六岁。英祖即位后李氏才获得英祖的宠爱,当时她将近30岁。英祖二年(1726年)李氏受封为淑仪,可能因为她与英祖同姓的缘故,一开始封为淑仪引起大臣上疏规谏,但仍顺利册封,四年升为贵人,六年晋升为映嫔。可惜的是她连生5名女儿,靖嫔李氏则先在肃四十五年生下儿子敬义君李緈,英祖即位后册封为世子,是为孝章世子。孝章世子却在英祖四年夭折,年仅9岁,之后有7年的时间都没有王子诞生,使得英祖着急万分。终于在英祖十一年,映嫔李氏生下一子李愃,英祖自是高兴万分,立刻册封为世子,即庄献世子。映嫔李氏共为英祖生下1子6女,但有3名翁主未取名即夭折,顺利长大的3位翁主分别是和平翁主、和协翁主与和缓翁主。她最大的应是在晚年默许,并且眼睁睁看着庄献世子被英祖活活饿死。庄献世子死后2年,她于英祖四十年(1764年)七月廿六过世,英祖相当悲伤,赐宫号义烈,正祖时改为宣禧宫,高时赐谥号昭裕,全称宣禧宫昭裕映嫔李氏。宣禧宫正是现在的七宫之一,映嫔的牌位也在这里。)
废淑仪文氏(?-1777年,英祖的后宫嫔御。文氏是宫人出身,后被英祖宠幸,在英祖二十九年封为正四品昭媛,英祖册立继妃金氏时晋淑仪。她在英祖晚年甚为得宠,不过与英祖的世子庄献世子(又名思悼世子)不和,一直想生个儿子取而代之。英祖晚年,她和领议政金尚鲁,意图谋害世孙,正祖于1777年继位后,将文氏废位贬为平民,遣回娘家戴罪。她本人虽然未处死,但是母亲贬到济州当官婢,弟弟文圣国(英祖晚年入朝为官)被赐死。之后有官员上奏要求赐死文氏,同时罪及其二女和宁翁主与和吉翁主,但是正祖以她为先王之嫔御已经对她作出处罚,二女则当时已经出嫁,其母亲犯罪时年纪尚轻,况且和吉翁主在正祖继位前就已经去世,所以并没有追夺翁主之位。)
(1727年-1748年,映嫔李氏出,朝鲜英祖之庶三女,下嫁锦城尉朴明源。1748年逝于难产,享年21岁。她过世时英祖非常的悲伤,由于她没有生育子女,英祖以进士朴兴源第三子朴寿贤继后。 和平翁主可说是父亲英祖一生最宠爱的女儿,他在她身上倾注了所有的爱。英祖将她形容为自己的“知己”。即使和平翁主辞世,英祖仍然不能释怀,将对她的爱完全转移到妹妹和缓翁主身上。她出嫁前英祖兴建梨岘别宫为她的嫁妆,但被她婉拒。她的嫁妆极其丰厚,十里红妆,是姐姐和顺翁主的“万万倍”。婚后,英祖对驸马朴明源也爱屋及乌,常邀请他到宫中相聚。而她温柔善良的个性也与和缓翁主恰好相反,比起这个同母的妹妹,她与弟弟庄献世子感情也可以说非常融洽。她时十份关爱弟弟,常常会从中调和英祖与庄献世子紧张矛盾的父子关系。若不是她的早逝,也许庄献世子的悲剧就可以避免。 1748年7月,和平翁主因为难产逝世。英祖悲痛万分,他暂停了朝政,并从景德宫迁回昌德宫,因为昌德宫比较靠近和平翁主的府邸,方便英祖亲自监督和平翁主的下葬仪式。和平翁主的丧礼非常隆重,其豪华程度几乎接近国葬规格。一直到隔年(1749)初,英祖都不能丧女之痛中恢复过来。)
(1733年-1752年,映嫔李氏出,朝鲜英祖之庶七女,在英祖19年正式册封为和协翁主,同年下嫁右议政申晚之子永城尉申光绥(婚典的细节收录在撰写于1743年的《和协翁主加礼誊录》)。1752年和协翁主逝于麻疹,享年19岁。根据《恨中录》记载,和协翁主虽然是英祖众女儿中容貌最出众的一位,但比起同母的姐姐和平翁主与妹妹和缓翁主,她可以说非常不得父亲英祖的欢心。根据惠庆宫洪氏所著的《恨中录》记载,英祖会在去探望喜欢的人之时,换衣、洗脸、漱口(特别是那在之前见到了讨厌的人),并将梳洗过的污水倒入厌恶之人的后院里。这些是英祖在莅临和平翁主府第时必做之事,而污水也会命人倒入和协翁主与儿子思悼世子的后院里。他甚至不允许和协翁主与思悼世子踏入和平翁主的府第,也他们踏上和平翁主常走的道。(但毕竟是父女,在她病情严重时英祖仍亲自前往,可能由于麻疹是传染病,大臣劝阻英祖,反而还被英祖斥骂一顿),因为同病相怜,她和思悼世子(庄献世子)感情格外深厚。对于姊姊和协翁主的逝世,思悼世子悲痛万分。他在所著的《凌虚关漫稿》写道 “吾于此姊。别有顾念之情。而今忽奄逝。此恸何比。无以躬临泄哀。即余至恨。”他也为和协翁主写下祭文,表达思念之情。1753年,承旨南有容为和协翁主写了挽词,收录在《雷渊集》中。 “沁园花树日芳菲。帝子云中乐未归。瑶镜自悬鸾不舞。玉箫无响凤休飞。宫娥忍泪收华佩。夫族迎魂哭素帏。耐说六龙临第日。秪今行亦沾衣。)
(1737年-1808年,英祖与映嫔李氏所生的庶九女,封为翁主,后因被翁主的封号,因此也称其为郑夫人。下嫁驸马日城尉郑致达,育有一女,但二岁即夭折,夫妇二人另有一养子郑厚谦。驸马早丧,从少年便开始守寡。和平翁主逝世后,英祖大王将对和平翁主所有的宠爱转移到和缓翁主身上。心疼她守寡,英祖大王将她接回宫廷。和缓翁主为人骄纵、,并仗着英祖的宠爱作威作福,甚至朝政。她与庄献世子李愃虽是一母的兄妹,但二人感情并不好。虽然日后她成为,但世子时,因为哥哥(庄献世子的疾病令他在发病事变的极度疯狂),因此对他千依百顺,不仅帮了他许多忙,在危急时刻也时常出面相救,世子的温阳之旅也是在她的请求下英祖大王才恩准的。世子逝世后为了,她接近世孙,控制他。和缓翁主不止成功离间了世孙与世孙嫔(孝懿王后),甚至离间世孙和其生母惠庆宫(献敬王后,即庄献世子之世子嫔),导致丰山洪家(惠庆宫的娘家)的没落。正祖本来念及和缓翁主是英祖最宠爱的女儿,又是自己的亲姑姑,不忍对她重罚,所以,1778年将她封爵削除并黜置于乔桐府(京畿道内),翌年六月,大司宪俞彦镐、大司谏李奎纬、校理郑渊淳上疏:“和缓翁主,岂能将她黜置于乔桐府,这样的惩罚对她而言太轻了。正祖六年(1782年)十二月,决定将和缓翁主流配。翌年一月,由义禁府官员将和缓翁主由乔桐府押往海岛。正祖八年(1784年)十月,将和缓翁主出置于坡州,之后有许多大臣要求将和缓翁主处死,但正祖始终没有同意,纯祖八年(1808年)五月,和缓翁主在坡州去世。)
(1715年-1751年,本贯丰壤,赵文命之女。真李緈之妻,英祖儿媳,正祖李算的养母(虽为养母,并无抚养之实)。赵氏生于肃四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英祖三年(1727年)被册封为世子嫔,与世子李緈行嘉礼于“于义洞本宫”(孝潜邸),当时赵氏13岁,李緈9岁。然而隔年李緈病逝于昌庆宫堂,谥号“孝章世子”,使得这段家家酒式的婚姻仅仅只有一年。随着英祖次子李愃的出生,赵氏被改称为贤嫔,以有别于未来的世子嫔。英祖二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赵氏病逝于昌庆宫建极堂,结束她漫长的守寡生涯,享年37岁,谥号孝纯,全称孝纯贤嫔。隔年世子李愃之子李算出生,因缘际会下,李算被英祖安排成为李緈与赵氏的养子,以李算的继承权,尽管当时他的养父母早已不在。英祖五十二年(1776年)赐号李緈为承统世子,赵氏则是孝纯承统世子嫔,不久英祖过世,王世孙李算继位后,追崇养父李緈为“真大王”,养母赵氏为徽贞贤淑孝纯王后。纯元年追尊赵氏为皇后,全称徽贞贤淑孝纯昭皇后。)
(1735年-1815年,正祖之母,本贯豊山洪氏,历史上大多称呼她为惠庆宫洪氏或惠嫔。她是宣祖嫡长女贞明公主的后代(洪氏高祖洪万容即贞明公),父赠永豊府院君洪凤汉,母赠韩山府夫人李氏。洪氏亦为《恨中录》的作者。 洪氏生于英祖11年(1735年)6月18日。英祖20年(1744年),与王世子李愃成婚并被册立为世子嫔。英祖26年(1750年)生下懿昭世孙,但不久世孙夭折。英祖28年(1752年)生下正祖,另育两女清衍郡主与清璇郡主(高称帝后追赠两人为公主)。英祖38年(1762年)因庄献世子过世,洪氏因而失去世子嫔身分,改封惠嫔。正祖继位后,因为是以伯父孝章世子与伯母孝纯贤嫔之子的身分继位,因此只能尊生母洪氏为惠庆宫。纯祖15年(1815年)12月15日,洪氏于昌庆宫景春殿过世,享寿八十一岁。高时,追崇惠庆宫洪氏为献敬王后,不久追尊为献敬懿皇后。全称是孝康慈禧贞宣徽穆裕靖仁哲启圣献敬懿皇后。 )
(扶安人,父林枝蕃,母金海金氏,原为庄献世子良娣,哲的曾祖母,高三十六年九月追封为肃嫔。 恩彦君(哲的祖父)、恩信君李禛(大院君的义祖父)之母)
(1754年-1821年,母献敬王后,嫁光恩尉金箕性,初封“清衍郡主”,英祖三十年七月十四日生,纯祖二十一年六月九日卒。高三十六年追赠为公主。)
(1756年-1802年,母献敬王后,嫁兴恩尉郑在和,初封“清璿郡主”。纯祖二年七月二十日卒。高三十六年追赠为公主。)
(1753年-1821年,本贯清风,朝鲜王朝正祖的王妃,清原府院君金时默与唐城府夫人洪氏之女,五世祖金佑明即显妻明后之父。英祖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于嘉会坊私第。英祖三十八年(1762年)二月受册封为世孙嫔,与世孙李算(正祖)行嘉礼于“于义洞本宫”(孝潜邸),数月后家翁庄献世子过世。正祖继位后,进封王妃。她素有贤妃的美名,即使后来受到权臣洪国荣(其妹为正祖后宫元嫔)的,王妃之位始终屹立不摇,只可惜她与正祖成婚多年始终没有生育。其后绥嫔朴氏生下王子李玜(纯祖),正祖遂命李玜为元配的养子,号“元子”。其实在此之前她也曾认养宜嫔成氏之子文孝世子,可惜世子早夭。李玜继位后,按例尊嫡母为王大妃。纯祖二十一年三月九日,金氏病逝于昌庆宫慈庆殿,享寿69岁,史书中所记载的为虚岁,实际年龄是67岁。葬水原健陵,全称睿敬慈粹孝懿王后。高称帝后,上尊号庄徽,几个月后再为庄徽睿敬慈粹孝懿宣皇后)
(1766年-1779年,朝鲜正祖的后宫嫔御,父亲为户曹参议洪乐春,兄为洪国荣,正祖生母惠庆宫洪氏的远房侄女。惠庆宫是宣祖嫡长女贞明公主长子洪万容一系的后代,元嫔则是次子洪万衡一系的后代。洪氏于正祖二年(1778年)入宫,册封为元嫔,赐宫号为淑昌,她是正祖第一位正式册封的后宫,可惜的是她在入宫一年后在昌德宫养心阁去世,得年仅十四岁。正祖相当悲伤,特别赐谥号为仁淑,宫号为孝徽,园号为仁明。后来因为其兄长洪国荣意图加害孝懿王后失败被流放,元嫔亦受,曾有大臣上奏,认为元嫔并无生育子女,又是罪人的亲属,应该削爵迁墓,不过当时正祖并未作任何处置。正祖十年一月,户曹参判郑述祚上疏,认为仁明园只不过是一位后宫的墓地,却妄加园号,况且,仁明二字乃文定王后的徽号。一位后宫冒占王后的徽号,于礼不符,取消仁明园之园号。到了十一月,经过与大臣们的多番讨论后,最终正祖同意取消元嫔的园号以及宫号,其墓地改称为元嫔墓。纯祖二十年(1820年)十二月,礼曹上疏,认为元嫔既然已经降号,应依照其他后宫之例祭祀,纯祖准许礼曹的上疏)
(1765年-1824年,南原尹氏,父尹昌胤。正祖四年(1780年)入宫,封和嫔,宫号为庆寿,正祖五年(1781年)怀孕,因而设产室厅,之后便无相关纪录,也无从得知婴儿性别。正祖后宫之中,属她的寿命最长。)
(1753年农历7月8日-1786年农历9月14日,朝鲜正祖的后宫嫔御,父亲为赠赞成成胤佑,母亲为赠贞敬夫人林氏,外祖父为引仪林胄(引仪为通礼院底下的职位乃从六品),本贯昌宁,她非常受到正祖的宠爱。 成氏生于英祖二十九年七月八日,本为宫女出身,后升为尚仪,正祖六年九月七日(1782年)生下文孝世子李后晋为昭容,隔年晋为宜嫔。另有一女未取名即夭折。虽生了两个孩子,可惜都未能活到成年,文孝世子也仅4岁就不幸夭折。文孝世子于正祖十年五月(1786年)夭折后,王室将希望寄托在再次怀孕的宜嫔身上,然而四个月后宜嫔竟于九月十四日辞世,得年34岁。不知是否因为丧子过于悲伤的缘故,但是亦有人怀疑她的死因不单纯。宜嫔死后与儿子同葬孝昌园)
(1770年-1822年,朝鲜正祖的后宫嫔妃,纯祖的生母,本贯潘南朴氏,赠领议政忠献公朴准源之女。正祖十一年(1787年)因为后宫拣择成为正一品嫔,封号为绥嫔,宫号为嘉顺宫。当时正祖刚失去宠妃宜嫔成氏与唯一继承人文孝世子,在王妃金氏与和嫔尹氏皆无子的情况下另选后宫延续香火(朝廷大臣可能也是希望借由选进年轻后宫能冲淡正祖心中的悲伤)。正祖的后宫中有生育王子的只有朴氏与宜嫔成氏,本来朝鲜的嫡庶子差别极大,后宫生育的王子能登上的少之又少。无奈孝懿王后金氏一直没有生育,正祖又极为宠爱宜嫔成氏,便将宜嫔所生之子立为世子。可惜文孝世子4岁即夭折,随后绥嫔入宫并生下庶二子李玜,并由孝懿王后收养作为元子,因此正祖将李玜立为世子,就是后来的纯祖。绥嫔另在正祖十七年(1793年)生下一女淑善翁主,后来下嫁永明尉洪显周。由于朝鲜嫡庶有别,再加上肃曾经颁下“后宫嫔御不得为王妃”的,因此尽管绥嫔出身两班贵族,又生子,依旧无法撼动向来被认为是“贤妃”的孝懿王后的王妃之位,而且当时纯祖出生后立刻被孝懿王后收养,等于就是孝懿王后的儿子了。纯祖即位后,由于绥嫔并非正祖的王妃,不能尊封王大妃,因此只能以她的宫号嘉顺宫称之,如同纯祖的祖母惠庆宫洪氏,这是因为她们都是国王的生母却因故不能成为王大妃。《纯祖实录》记载绥嫔与纯祖之间的关系良好,纯祖也颇孝顺生母。纯祖二十二年绥嫔于昌德宫宝庆堂过世,享年53岁。死后纯祖将母亲的牌位在现七宫之一的景佑宫。高称帝后,不仅将正祖与孝懿王后分别追封为“正祖宣”与“孝懿宣皇后”,(因为高是过继给孝明世子为子,所以正祖在辈分上为其曾祖父),更于1901年10月11日(农历八月二十九日)改封绥嫔为显穆绥妃(一般的资料仍习惯称呼为绥嫔朴氏)。一年后朝臣们以绥妃生育纯祖的功劳,请求将绥妃追封为皇后以及祔庙,不过高并未同意。)
(1789年5月15日-1857年8月4日,朝鲜王朝纯祖大王的王妃,本贯安东金氏,始祖为高丽太师金宣平,父为领敦宁府事永安府院君赠领议政忠文公金祖淳,母为青阳府夫人沈氏)
(1808年2月6日-1890年4月17日,本贯丰壤赵氏,是朝鲜王朝文祖的王后、第二十四代君主宪的生母、第二十六代君主高的养母,为丰恩府院君赵万永、德恩府夫人宋氏之女,是赵秉龟的妹妹。赵氏于纯祖八年(1808年)二月六日,生于豆毛坊私第。纯祖十九年(1819年)与世子李旲于义洞本宫行嘉礼-册封世子嫔,每日都向孝懿王后、纯元王后问安、备至,两殿都称赞赵氏为孝妇。纯祖二十七年(1827年)七月十八日于昌庆宫之景春殿生下宪李奂。纯祖三十年(1830年)五月六日世子李旲于昌德宫之熙政堂过世,得年二十二岁(虚岁),谥号“孝明”(继志成事曰“孝”,照临四方曰“明”)庙号曰“文祜”,墓号曰“延庆”。同年册封李奂为世孙,时年十一岁。纯祖三十四年(1834年)十一月十三日纯祖逝世,同年十一月十八日世孙继位,是为宪,母亲赵氏被宪尊为王大妃,翌日宪上尊号孝裕,称孝裕王大妃,父亲孝明世子被宪追尊为翼,任命丰恩府院君赵万永之弟弟赵寅永为领议政,自此开始了丰壤赵氏的势道,同时以赵万永、赵寅永为首的丰壤赵氏开始想办法铲除以金祖根、金左根为首的安东金氏,宪五年(1839年)二月,赵万永发动了己亥教难,大肆捕杀天主,并趁机安东金氏及派的。宪十五年(1849年)六月六日宪逝世,得年二十三岁(虚岁)。因宪无子嗣,所以,纯元王后命全溪君之第三子德完君继位,承纯祖大统,是为哲,尊纯元王后为母妃。哲八年(1857年)八月纯元王后逝世,尊孝裕王大妃为大王大妃。哲十四年(1863年)十二月八日哲逝世,大王大妃命兴宣君之嫡二子命福继位,承宪大统,是为高,因高当年才十一岁,无法处理朝政,便由大王大妃垂帘听政,而兴宣大院君趁机培植自己的力量,三年后大王大妃还政,同年三月,高与闵氏行嘉礼,兴宣大院君迫大王大妃退位,使丰壤赵氏的势道暂告一段落。为了与大院君对抗,大王大妃重用了她的侄子赵成夏和赵,两人秘密联合了闵升镐、闵谦镐兄弟及金左根的样子金炳冀等人,策划了一系列大院君的计划,但大多都以失败告终。大院君种种过份的铁腕政策,贵族与士大夫联合,赵氏兄弟拥立闵妃,于高十年(1873年)发动癸酉,成功的逼退了大院君,而大王大妃再次掌控朝政,赵也控制了,但是,当初帮助过赵氏的骊兴闵氏却受到了排挤。高十一年(1874年),高的嫡二子李坧诞生,高十二年(1875年)为了不让李坧被册封为世子,大王大妃借助清朝的力量,这些举动反而骊兴闵氏与大院君合作,在两派的努力之下,李坧成功的被册封为世子,时年二岁(虚岁)。高十八年(1881年)二月左参赞赵成夏过世,丰壤赵氏的已是日落西山,高十九年(1882年)六月,爆发壬午兵变,闵妃出逃,其党羽或被杀、余党被抓,大院君掌控朝政,并宣布闵妃已死,日本军队侵略朝鲜,大王大妃派金允植等人联络清朝出兵对抗日本,清军进入朝鲜后,不但了日军,还俘虏大院君,将其天津,被于府。丰壤赵氏借此东山再起,赵控制了,并与闵台镐联手,扶植金炳国为傀儡领议政,把持了朝鲜的军政。高二十一年(1884年)爆发甲申,金玉均等年轻一代的开化派反对清朝朝鲜内政,并大肆亲清派之官员,闵台镐、赵等官员,大王大妃虽然联合清军将领袁世凯平定叛乱,丰壤赵氏的遭到了性的打击,翌年,大院君回国,丰壤赵氏的势道正式。高二十七年(1890年)四月十七日大王大妃于景福宫之兴福殿逝世,享寿八十三岁(虚岁),谥号“神贞”(民名曰“神”, 大虑克就曰“贞”) 徽号曰“景勋哲范”,殿号曰“孝慕”。高三十六年(1899年)十二月,高追尊翼为文祖翼,神贞王后为神贞翼皇后,全称为孝裕献圣宣敬正惠弘德纯化文光元成肃烈明粹协天隆穆寿宁禧康显定徽安钦伦洪庆泰运昌福熙祥懿谟景勋哲范神贞王后。)
(1828年-1843年宪的元妃。本贯安东,父亲是永兴府院君金祖根,母亲是韩城府夫人李氏(本贯韩山)。 生于纯祖二十八年,宪三年(1837年)十岁的她与宪行嘉礼,成为王妃,宪九年(1843年),金氏去世,享年16岁,谥号端圣粹元敬惠靖顺孝显王后,大韩帝国建立后,追封孝显成皇后。)
(1831年-1903年11月15日是,宪的继妃。本贯南阳,父亲是益丰府院君洪在龙,母亲是延昌府夫人安氏(本贯竹山)。生于纯祖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宪十年(1844年)与宪在义洞本宫行嘉礼,成为王妃,当哲即位时,她进封为大妃,1894年朝鲜王朝,她的称衔改为王太后。她是大韩帝国第一位和唯一一位太后,称明宪太后,1903年在庆运宫寿仁堂去世,谥号明宪淑敬睿仁正穆弘圣章纯贞徽庄昭端禧粹顕懿献康绥裕宁慈温恭安孝定成皇后。)
哲仁王后金氏(金汶根的女儿,1837年出生,1851年获册封为妃,高即位后为明纯大妃,1878年逝世。)
骊兴府大夫人闵氏(1818年-1898年,朝鲜王朝末期人物。兴宣大院君之妻子,朝鲜高生母,出身骊兴闵氏。她的儿媳闵妃(明成皇后)和她是远房亲戚,她的弟弟闵升镐过继给了闵妃的父亲闵致禄,1898年府大夫人闵氏去世后,高尊她为纯穆大院妃。)
推荐: